翻译目的论视角下

2024-05-13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精选8篇)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 第1篇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

摘要: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尤其是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因为电影片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推广,而电影片名翻译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并进一步指出,目的论强调目的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并不是说要抛弃原电影,而进行随意翻译。还讨论了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并指出了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在初创阶段就有了“走出去”的意识,许多电影都配有英文字幕,《渔光曲》还在前苏联获得大奖。但这种“走出去”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当代中国电影市场在海外所需创造的商业价值,所以电影片名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批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电影想要吸引观众,片名的翻译的确是重中之重。尝试在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电影片名翻译使我们具备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的重要理论,由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等创立。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的目的来确定,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仲伟合,1991:45)

二、目的论遵循的原则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它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2.连贯性法则。它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忠实性法则。它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忠实性法则从属于连贯性法则,而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从属于目的法则。如果目的法则要求原文和译文功能不同,忠实性法则就不再适用;如果目的法则要求译文不需要通畅,那么连贯性法则就不再适用。目的论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源语地位的降低,提高了译者的主体性,也对翻译实践(尤其对电影片名翻译这种目的性较强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三、中文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现状

研究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不了解。2011年2月22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目前在国际上传播乏力、影响非常有限。这也是国内首次面向外国观众进行的关于中国电影的调研。调研共发放问卷1450份,有效回收1308份,覆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由此深入了解了中国电影文化和价值观在国际传播的现实状况。而作为软实力重要象征的电影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所以电影翻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目的论在中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从目的论角度来看,翻译的目的是要实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电影片名翻译要实现的预期功能正是在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再现原片名在源语言文化中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即突出影片内容,揭示影片主题,从而更好地向观众传达影片信息,给他们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争取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影片在海外市场取得商业成功,以达到影片制作商的目的。这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首要原则,也是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目的。当然,推广中国电影不仅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通过电影这个媒体传递到国际上去,不仅让不了解中国的西方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还可以让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话语权拥有一席之地。

另外,目的论使译者主体性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即目的论从译者的角度来阐释翻译活动,赋予译者更大的自主权。译者可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调整具体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原文。查明建和田雨为“译者主体性”作了以下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体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查明建、田雨,2003:19~24)Vermeer认为“翻译意味着在特定环境里,由于特定的目的,为特定的接受者进行翻译”(Vermeer,1987:25~33)。因此,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在电影片名翻译这样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在电影片名翻译时,译者应对目标读者做出估量,以受众为中心,从市场效应角度着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及目的语国家观众的审美习惯的表达方式,使其作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五、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及策略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目的,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与策略。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是更好地吸引观众,所以任何一种能达到此目的的翻译方法都可以被采纳,这就使得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趋于多样化。

(一)直译

直译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按照片名的字面意思可以直接翻译。如:《卧虎藏龙》的英文名是“Coun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里采用直译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即“龙”在中国的象征。

(二)意译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内容,但可以不拘泥原文的形式。在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上应遵循这样的原则:能直译时便直译,不能直译时用意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意译作为直译的补充。如:《非诚勿扰》可译为“If you are the one”;《侠肝义胆》可译为“Alone in the Dark”;《南京!南京!》可译为“The city of Life and Death”,用“life”和“death”两个对立意象的冲突来表现影片中的复杂情感,不仅表达到位,而且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音译

音译是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的发音的翻译方法。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如:《红高粱》就是纯粹的音译,即“Hong Gao Liang”,这样的翻译更好地向欧美观众输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获得了影片在海外的成功。

六、结语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电影要想吸引外国观众,片名的翻译是重中之重。根据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的预期目的是要实现原名在目标语中的可接受性。译者应根据影片的思想内容,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翻译的目的,根据原电影片名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但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观众能理解其内涵,最大限度地实现译名的艺术特色及商业价值。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言外之意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研究”[项目编号:12WLH48];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项目编号:2005(280)];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办项目“文化翻译学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713330004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1,(3).[2]查明建,田雨.论译者的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1):

19~24.[3]Vermeer.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J].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7,(2):25~33.[4]李延林.文化翻译学教程(修订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6.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 第2篇

目的论把翻译看成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决定.而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广告翻译也应该以目的论为指导,强调译文与原文效果的一致性.

作 者:开丽 高查清  作者单位:开丽(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高查清(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刊 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7(4)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目的性原则   广告翻译   翻译方法与策略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广告的翻译 第3篇

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翻译活动, 不同于文学翻译, 注重语言优美, 它需要的是感染力。广告翻译应在目的论的指引下, 更加明确翻译本质和翻译目的, 结合特定国家的特色习俗、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因素, 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以实现广告目的语在内容上的忠实性、形式上的吸引性和文化情感上的可接受性。

一、目的论对译者的要求

要出好的译文, 译者就要了解商品的特征。首先, 掌握商品特征:商品的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然后, 了解产品消费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教育程度等。最后, 了解广告的传播方, 选择最适合这个产品的词语、句子或修辞。例如:Nippon漆的广告词是“Nippon Paint, working beautifully everywhere”, 如果我们把“beautifully”译为“美丽”就体现不出产品的特点, 可译为“立邦漆, 处处放光彩”。“放光彩”很形象地体现出了立邦漆“很有光泽, 闪亮”的特点。显然, 后者更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二、目的论对翻译方法的要求

广告语的目的是用简练的, 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来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因此, 我们应在忠实的原则的下, 可以通过不同翻译手法来达到预期效果, 如:

1.套译。套译就是套用译入语中人们非常熟悉的句子, 或者习见的句子结构, 使译入语受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而产生共鸣, 以至于激起其购买欲望。

例1;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丰田汽车, 风行天下。

例2:Safe, easy, quick and with fun.

使用安全, 操作简便, 高效快捷, 乐在其中。

2.押韵。押韵使得句子朗朗上口, 提升产品好感。

例如:Big thrills , small bills. (出租车广告)

a) 大刺激, 小花费。

b) 莫大的激动, 微小的费用。

3.意译。当中英文语序, 句法结构和修辞存在很大差异时, 通常采取意译, 使广告符号译入语文化, 更易被译入语受众接受。

例如:原文:Mosquito Bye Bye Bye. (雷达牌杀虫剂)

译文:蚊子杀杀杀。

4.音义双关。音义双关是在翻译商标时, 选择一些既与原商标发音相似, 又符合审美情趣。例如, Coco Cola (可口可乐) 、Safeguard (舒肤佳) 、Colgate (高露洁) 、雅戈尔 (Younger) 、等等。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视为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明确了“为什么翻译”这一根本问题, 为翻译什么、选用什么翻译文本和采用什么翻译策略指明了方向。它将行为理论纳入了翻译理论之中, 开辟了评判译文质量的新标准。广告翻译作为目的性很强的翻译活动, 也应在目的论引导下, 根据不同文本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使译文精炼、有号召力, 能够唤起译文受众的购买欲。同时, 在当今时代, 一些消极因素影响着译者的判断力, 使“追逐名利”的翻译动机肆意泛滥, 形成不良风气, 所以译者应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责任心, 拒绝翻译成果质量下降, 储备丰富的专业、语言和文化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使译文被译入语受众所喜欢。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广告的翻译 第4篇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 广告翻译 翻译策略

20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的翻译理论家费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他认为,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然而,不论这种目的性的强弱,它都会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目的当然也会影响翻译过程,决定翻译策略。“目的法则要求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由此可知,一方面,目的论脱离了语言学的束缚,认为翻译不仅仅只是“符号转换(trans-coding)”,只追求译文和原文之间形式和语言的对等,原文也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进行有用性的选择;另一方面,译文需要满足翻译的“适应性(adequacy)”要求,即达到译入语环境中读者对于译文的期望值,达到了预期效果。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很多,我们要根据翻译活动的期望值,或是翻译目的,把握翻译方向,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总之,翻译目的论超越了原文中心论,为翻译活动开辟了新的视角,指明了方向。本文也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采用押韵、意译等多种翻译手段,克服英语广告翻译中的难题,实现产品预期的销售效果。

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翻译活动,不同于文学翻译,注重语言优美,它需要的是感染力。广告翻译应在目的论的指引下,更加明确翻译本质和翻译目的,结合特定国家的特色习俗、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因素,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广告目的语在内容上的忠实性、形式上的吸引性和文化情感上的可接受性。

一、目的论对译者的要求

要出好的译文,译者就要了解商品的特征。首先, 掌握商品特征:商品的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然后,了解产品消费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教育程度等。最后,了解广告的传播方,选择最适合这个产品的词语、句子或修辞。例如:Nippon漆的广告词是“Nippon Paint,working beautifully everywhere”,如果我们把“beautifully”译为 “美丽”就体现不出产品的特点,可译为“立邦漆,处处放光彩”。“放光彩”很形象地体现出了立邦漆“很有光泽,闪亮”的特点。显然,后者更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二、目的论对翻译方法的要求

广告语的目的是用简练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来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我们应在忠实的原则的下,可以通过不同翻译手法来达到预期效果,如:

1.套译。套译就是套用译入语中人们非常熟悉的句子,或者习见的句子结构,使译入语受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产生共鸣,以至于激起其购买欲望。

例1;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丰田汽车,风行天下。

例2:Safe, easy, quick and with fun.

使用安全,操作简便,高效快捷,乐在其中。

2.押韵。押韵使得句子朗朗上口,提升产品好感。

例如:Big thrills , small bills. (出租车广告)

a)大刺激,小花费。

b)莫大的激动,微小的费用。

3.意译。当中英文语序,句法结构和修辞存在很大差异时,通常采取意译,使广告符号译入语文化,更易被译入语受众接受。

例如:原文:Mosquito Bye Bye Bye. (雷达牌杀虫剂)

译文:蚊子杀杀杀。

4.音义双关。音义双关是在翻译商标时,选择一些既与原商标发音相似,又符合审美情趣。例如,Coco Cola (可口可乐)、Safeguard (舒肤佳)、Colgate (高露洁)、雅戈尔(Younger)、等等。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视为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明确了“为什么翻译”这一根本问题,为翻译什么、选用什么翻译文本和采用什么翻译策略指明了方向。它将行为理论纳入了翻译理论之中,开辟了评判译文质量的新标准。广告翻译作为目的性很强的翻译活动,也应在目的论引导下,根据不同文本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精炼、有号召力,能够唤起译文受众的购买欲。同时,在当今时代,一些消极因素影响着译者的判断力,使“追逐名利”的翻译动机肆意泛滥,形成不良风气,所以译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责任心,拒绝翻译成果质量下降,储备丰富的专业、语言和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译文被译入语受众所喜欢。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3]马会娟.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 第5篇

翻译中视角的转换

教学目的: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翻译中的转换技巧。

教学要点:各种转换技巧,包括词性转换、语态转换、肯定否定转换、虚实

转换。

教学难点:中英文差异,转换技巧。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课室

教学情境:英语电影/电视字幕的翻译 时间分配:

第1-2节: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第3-4节:翻译中的肯定否定转换 第5-6节:翻译中的主被动转换及虚实转换

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什么是词性转换?

在翻译中,将原文中的某一词类转换为译文的另一词类,如在英译汉中,将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英语的形容词译成汉语的副词等等,这就叫做词性转换。为什么要采取词性转换?

采用词性转换方法的根源在于中英文语言的巨大差异。中英文在各种性质词汇的使用上差别很大,比方英语倾向名词化,而汉语倾向动词化。英语中对冠词的使用很严格,而中文则少用冠词。种种差异决定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把握中英文的特点,恰当地进行词性转换。

如何进行词性转换?

1.汉语动词转化为英语名词

英语中名词结构占绝对优势,因此常用名词来表示汉语中的动词。英语有词形变化,这大大丰富了英语的名词,有些动词只要在后面加上后缀就变成名词了。汉译英时如果能适当地把动词转换为名词,则能使译文更自然,更凝练。

医生建议我多锻炼一些。

译文:The doctor gave me some advice of doing more exercise.

操作机器需要懂得机器的一些性能。

译文:The operation of a machine needs some knowledge of its function. 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译文: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 人口在不断地增加。

译文:There is a steady increase in population.

2.汉语动词译为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

英语中介词数量多,搭配灵活,意义丰富。且随着搭配的不同,意义会发生变化。比如有些英语介词是由动词演变而来的,依然具有动词特征,所以有时汉语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或介词词组来翻译。

他到商店去买酱油。

译文:He went to the shop for a bottle of sauce.她漂亮得无法形容。

译文:Her beauty is beyond word.3.英语介词转译为中文动词

在作表语的介词短语中,介词常转译为动词。This machine is out of repair. 译文:这台机器失修了。

在作目的或原因状语的介词短语中,介词有时转译成动词。The plane crushed out of control. 译文:这架飞机失控坠毁了。

介词短语作补足语时,其中介词常转译成动词。如: Heat sets these particles in random motion. 译文:热量使这些粒子作随机运动。

4.英语名词转移为中文动词

We find it a necessity to change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ing pattern.我们发现必须要改变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There is big increase in demand for fossil fuel in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运输业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大大增加了。

5.英语名词转移为中文形容词

The paleness on her face indicated clearly how she was feeling at the moment.她苍白的脸色清楚地表明了她那时的情绪。The blockade was a success.封锁很成功。

Independence of thinking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 in study.独立思考对学习是绝对必要的。

6.英语副词译为中文动词

As he ran out, he forgot to have his shoes on.他跑出去时,连鞋子都忘了穿。

After careful investigation they found the design behind.经过仔细研究后,他们发现这个设计落后了。

英汉互译中词性转换的形式还有许多。贯穿词性转换的原则,是一个“活”字。“活”就意味着在翻译中不能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要开动脑筋,多创新。只有这样,译文才能更流畅,更地道,更贴切。

翻译中的肯定否定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表达否定概念上,英语在用词、语法和逻辑等方面与汉语都有很大不同。有些英语否定句译成汉语后却变成了肯定形式,而另一些肯定句型译成汉语后又往往变成否定形式。翻译时要灵活转换,才能准确翻译。

1.英语中有些句子虽然以肯定形式出现,但表达的却是否定的意义。翻译时要按其隐含的否定意义译成汉语中的否定句。more than can…结构

more than can…这个结构本身是英语的肯定结构,因为英语中没有任何否定词出现。但是这个结构具有肯定意义,所以需要翻译为汉语的否定句。more than can…在意义上相当于英语的can not…,可以翻译为“简直不,无法,难以”;而more than one can help相当于as little as possible,可以翻译为“尽量不,绝对不”。

The beauty of the park is more than words can describe.这个公园美得无法形容。

She never does more work than she can help.能不做的事情,她是绝对不做的。

anything but…结构

anything but…结构表示否定意义,常常翻译为“绝对不,根本不,一点也不”。He is anything but a scholar.他绝对不是一个学者。

The wood bridge is anything but safe.那座木桥一点也不安全。

2.借助具有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

英语句子中,由于有些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具有否定意义,所以可以翻译为汉语的否定句。这样的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常常有:miss(错过,即没有碰到),deny(拒绝,即没有答应),lack(缺乏,即不足),refuse(拒绝,即否认,没有答应),escape(逃避,即没有被发现),resist(抵抗,即没有放弃),reject(拒绝,即没有答应),decline(拒绝,即没有答应),doubt(怀疑,即不太确信),wonder(想知道,即不明白),fail(失败,即没有完成),exclude(排除,即没有接受,不包括),overlook(没有注意到),cease(终止,即没有坚持),neglect(没有注意到),defy(不服从),forbid(不许),give up(放弃,即没有坚持),refrain from(不允许),lose sight of(不管),keep up with(不落后于),save…from(使…不),shut one’s eyes to(不看),to say nothing of(更不用说),not to mention(更不用说),protect(keep, prevent)…from(不让),keep off(不接近),keep out(不让进入)turn a deaf ear to(不听,不顾),fall short of(不足),live up to(不辜负),dissuade…from(劝…不要),keep…dark(不把…说出去)等。The specification lacks detail.这份说明书不够详尽。

My husband missed the last bus, so he had to go back home on foot.丈夫没赶上末班公共汽车,所以只好步行回家。Please keep the news dark.请不要把这个消息说出去。3.借助具有否定意义的名词 英语中有些名词具有否定意义,翻译的时候需要把这样的句子翻译为汉语的否定句。常见的具有否定意义的名词有: refusal(拒绝,即否认,没有答应),absence(不在,缺少),shortage(不足),ignorance(没有注意到),lack(缺乏,没有),negation(拒绝,即否认)We cannot finish the peace process in the absence of the warring countries.参战国都不参与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完成和平进程。4.借助具有否定意义的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及其短语含有鲜明的否定意义。在翻译的时候,掌握了这一否定含义,译者便可以摆脱这些形容词基本意义的干扰,用汉语的否定句来翻译就可以了。这样具有否定意义的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常常有:far from(远不,一点也不),short of(缺少,不足),ignorant of(不知道,没有注意到),independent of(不受…的支配),foreign to(不适合,与…无关),blind to(看不见)

The newspaper accounts are far from being true.报纸的报道远非事实。

You are the last woman I’ll propose to.我是打死都不会向你求婚的。

5.借助具有否定意义的介词或者介词短语

英语中,有些介词具有否定意义。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翻译为否定句,常见的有:past(超过),above(不低于),without(没有),beyond(超出),instead of(而不是),in vain(无效,没有),but for(要不是),in spite of(不管),against(不同意),before(还没有…就),but(除…之外),except(除…之外),from(阻止,使…不做某事),off(离开,中断),under(在…之下,不足),It all happened before I got a close look.我还没看清,事情就发生了。Mr.Thompson was above reproach.汤普森先生是无可指责的。Her beauty is beyond words.她的美丽是语言无法描述的。

6.祈使句中的否定说法有时正译,因为说话人想表达的常常是一个正面的意义。No smoking!严禁吸烟!

No deposit will be refunded unless ticket produced.凭票退还押金。

Don’t hesitate to ask any questions.请大家积极发问。

翻译中的反译法,说到底也是为了适应不同语言特征采取的手段。在翻译过程中,如能灵活使用,则能使译文更准确,恰当。

翻译中的主被动转换

1.英汉种语言被动语态的不同

被动语态是一种动词形式。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语态,但两者的使用情况差别甚大,汉语的被动语态呈现多样化,相比而言,英语的被动标志则形式比较固定,但其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是借助词汇手段表达被动语态的,汉语表达被动语态的方式比较丰富。如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式(如受、挨、糟、由、被、给、叫、让、为等)。在表现谓语动词的被动含义方面,英语中往往通过动词的词型变化,用“助动词be+过去分词”的形式来表达被动语态。

英汉两种语言被动语态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在翻译中经常要采取转换主被动语态的方法。

2.主被动转换的几种情况

(1)英语被动句翻译为汉语主动句,英汉主宾颠倒。She was given a new pen by her father.她爸爸送给她一支新钢笔。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solar energy is now being used by us.现在我们只能利用一小部分太阳能。

(2)英语被动句翻译为汉语主动句,适当增添一些不确定的主语,如“人们”、“有人”、“大家”、“我们”等。

The issue has not yet been thoroughly explored.人们对这一问题迄今尚未进行过彻底的探索。

She was seen to enter the building about the time the crime was committed.有人看见她大致在案发时进入了那座建筑物。What we say here will not be long remembered.我们在这里所讲的话,人们不会长久记住。

(3)常用被动句型 “It+被动语态+that”的翻译

这种句型中,It是形式主语,经常可以翻译为,“大家认为”“我们希望”这种形式。以下是一些常见句型的翻译。It is hoped that...希望,有人希望 It is assumed that...假设,假定

It is believed that...有人想信,大家相信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据通报 It is considered that...人们认为,据估计 It is said that...据说,有人说

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人们猜测 It is asserted that...有人主张 It is rumored that...听说,谣传

It is noticed that...有人指出,人们注意到 It is suggested that...有人建议,建议 It is estimated that...据估计,有人估计 It is estimated that...有人指出,人们指出 It is pointed out that...有人推荐,有人建议 It is proposed that...有人提出 It was told that...有人曾经说

翻译中的虚实转换

英汉互译中,为了行文的流畅与表达的准确,常常要把具体事物抽象化,或是把抽象概念具体化,这就是所谓的虚实转换。1.原文抽象,译文具体。英语抽象名词具体化。

I am meant to be special, just like you wanted.我生来就注定出人头地|像你希望的一样 I can be anything.我的将来无可限量。He is a disappointment.他是个让人失望的人。

以具体词语阐释抽象词义

Tell me, do our years together mean nothing? 难道我们多年的厮守就这样一钱不值吗? He‘s an influence for good in the town.他是这城里影响他人行善的人。

Have you read any humour recently?近来你读了什么幽默作品吗?

2.原文具体,译文抽象

英语中成语,谚语与熟语等民族性习惯表达法多用具象概念来传递抽象概念,语词中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语用意义,文化内涵在两中语言中截然不同,产生的联想也大不一样。所以在翻译时,只好舍弃其具体形象,而保留其意义。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When I met you, I finally felt like I was part of something.遇到你之后,我终于有了归属感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第6篇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探讨了广告语言的特征,广告翻译的原则,以及目的性理论(skopos theories)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对广告翻译的指导.

作 者:黄仕会 HUANG Shi-hui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江苏,210095 刊 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3(1)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目的论   广告翻译   功能对等  

目的论视阈下的汉语广告语翻译 第7篇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德国。该理论提出“任何翻译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或者说都是要实现一定的功能的,而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往往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还要考虑译语与原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也就是说,传统翻译理论中居于首要位置的‘信’、‘忠实’或‘对等’,都要服从于翻译目的或功能”。由此可见,功能派是以目的论为其核心理论的。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决定。由此,目的论对翻译过程提出了三项基本法则: 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目的法则”强调翻译应能在译语情景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功能派创造性地提出了目的性原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同时,它还强调忠实原则,并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化的观点。这就使得翻译更贴近实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译者所遇到的翻译工作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翻译标准并不能囊括一切。

二、广告翻译的特点

广告是一种有特定目标的商业活动,有极强的目的性。其目的就是传递信息,争取消费者,从而吸引他们的眼球,促成其购买活动。因而,广告必然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投消费者之所好,供消费者之所需。目的论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要做好广告翻译首先要弄清广告文本的目的和功能。

著名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 A(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给广告下了这样的定义:Advertising is the non-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usually paid for and usually persuasive in nature about products, services or ideas by identified sponsors through the various media(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劳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据此定义可知,广告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向消费者传达商品或服务的信息,以达到促销的目的。既然促销是广告行为的最终目的,那么商业广告翻译的首要目的就是: 跨越文化障碍,实现源语广告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促销功能。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功能在于: 提供信息、争取顾客、保持需求、扩大市场和确保质量。因此,可以认为信息功能和劝诱功能是广告最主要的功能。

一般来说,广告须遵循KISS原则,即“keep it short and sweet。广告应力求简洁,一方面为商家节约投资,另一方面利于消费者的接受。不同文化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广告文体风格也会因地域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在翻译广告时,译者要特别注意去了解的目语文化的广告规范,使译文风格符合译语读者的品味。也就是说,广告翻译要遵循译入语的广告语体风格,要尊重译语文化,注重译文读者的反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广告翻译实现它的预期功能,有效地把产品介绍给译入语消费者,并促其购买产品。

三、汉语广告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为了使广告翻译有的放矢,译者在翻译前就必须充分了解委托人的翻译目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依赖翻译的目的,即一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就是广告翻译方法的选择应由具体语篇的目的或功能来决定。由此,译者在广告翻译中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译文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1.汉语商标的翻译策略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判断,甚至最终左右他们的购买行为。因此,为产品命名是厂商最重要的行销决策。

从语言上看,商标的构成极为简单,通常是一个词或者词组,其翻译过程不受句子、段落、篇章等较深语言层次的影响。然而,商标的翻译也是一种复杂的语际间符号的转换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只有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审美习惯的差异,才能让潜在消费者产生好的联想,激发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要达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以下翻译方法。

(1)音译法。通常是按照原商标的读音从目的语中选取最近似语。此法简单易行,若译得成功,则能保留原商标名音韵之美,又使译文充满异国情调。如: 太极(功夫)一 Taiji, 柯达(胶卷)一 Kodak, 百事得(燃气灶具)一Best, 康佳(彩电)一 Konka, 美菱(冰箱)一 Meiling, 西铁城(手表)一 Citizen。

(2)意译法。在目的语中选取与原商标语义的对应项,包括字面直译法和解释性释义法。字面直译法,即按原商标词的基本词义直接译成目标语,如: 时代(杂志)— Times, 蓝带(啤酒)一 Blue Ribbon Beer, 长城(电器)一 Great Wall, 钻石(手表)一 Diamond, 自由鸟(服饰)一 Free Bird, 自然美(化妆品)一 Natural Beauty, 贵夫人(床上用品)一 Fair Lady等。解释性释义法,即用汉语将英文商标的大致意思译出,通过精心选词或加字,准确传递商品信息,反映商品性能功效,便于消费者记忆。如: 快意(空调)一 Coolpoint, 敌杀死(农药)-Decis, 禾大壮(农药)一 Ordram,息斯敏(抗过敏药)一Hismanal等。

(3)音意结合法。译名既保留原商标的大致发音,又克服音译法缺乏具体意义的弱点,形意兼备。由于很难在译语中找到发音和意义都与原商标吻合的词,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些与汉语商标谐音、同时具有美好含义的英语词汇,如: 黛丝(洗发水)一Daisy, 方太(厨具)Fountain, 白沙(集团)一Beshiny, 海信(电器)-Hisense, 乐白氏(饮料)一Robust 等。这类译名响亮上口、简洁易记,达到了音、形、义的统一。

2.汉语口号语的翻译策略

英语书面广告强调巧妙的设计和良好的效果,而奇巧的构思和强烈的感召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广告的口号之中。在信息社会中,广告口号是否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衡量广告口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广告口号应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还应力求新颖独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汉语广告口号语常见的翻译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直译法。用直译法翻译口号能忠实地传递原文的主旨。例如:“一切皆有可能”(李宁服饰)Anything is possible;“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嘉亨印务)Give me a chance and you will have a big surprise;“拥有完美肌肤的秘诀”(丁家宜化妆品)The secret for perfect skin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直译法并非对原形的“愚忠”,不等于字字对译。在必要时,译者应对原文的语言形式进行适当的修改,使译文表达更加地适规范易为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2)转译法。指摘取口号原文中最具表情功能和呼唤功能的部分,加以引申、发挥后用地道的英文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在口号翻译中最为常见,既可照顾到原意,也可兼顾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心理。如以下译例: 国酒茅台,相伴辉煌(茅台酒)Good and vigorous spirit 鹤舞白沙,我心飞扬(白沙集团)Fly Higher 运动休闲,我行我速(CBA运动体闲系列)Go my own way.我有我品质(龙的牌真空吸尘器)What we do, we do well.(3)仿译法。指套用英语中与产品所宣扬的理念相近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仿译法让西方消费者倍感亲切,而且具有独特的修辞美。对这一方法的成功运用,往往会收到绝佳的效果。例如: 爱您一辈子(绿世界化妆品)Love me tender, love me true.一册在手,纵览全球(《环球》杂志)The Globe brings you the world in a single copy.中原之行哪里去? 郑州亚细亚。(亚细亚商场)While in Zhengzhou do as the Zhengzhounese do 一Go shopping in the Asian Supermarket.随身携带,有备无患;随身携带,有惊无险。(速效救心九)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四、结语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 第8篇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壮大, 涉外金融业务也日益增加, 由此与对外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金融英语学科也呈蓬勃发展的态势。金融英语的翻译问题也成为一些学者探讨的话题,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对金融英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翻译技法。本文尝试从翻译目的论着手, 探讨利用这一翻译理论, 为金融英语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目的论的主要内容

德国学者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 (Skopostheory) 这一理论, 它彻底突破了以原文本为中心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理论, 奠定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里程碑。Skopos在希腊语中意为“目的”。根据目的论, 无论何种翻译, 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法则”。根据目的法则, 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 即“目的决定手段” (张美芳, 2005)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 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 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张美芳, 王克非, 2005)

此外, “目的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法则, 即目的法则、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语际连贯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这种关系也常被称为对原文的“忠实”。语内连贯指的是译文在译入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应该有的意义, 它强调译入语文化以及交际情景。弗米尔认为, 语际连贯或忠实应从属于语内连贯, 同时二者又都从属于“目的法则” (文军, 2006) 。在弗米尔看来, 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 翻译的目的不同, 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 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 翻译目的论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 它对翻译采取前瞻的态度, 使得译文在完成译语情境中交际功能的同时, 又符合各参与方的意愿。同时, 翻译目的论是以读者为中心或者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论, 因此对金融英语这种“信息型”功能文本的翻译特别适合。

二、金融英语的特征

金融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近几年逐步从商务英语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宏观经济运作、金融法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信贷、银行会计、外贸等诸多专业, 文字种类包括担保抵押、往来书信、债券发行、法律文件、通知、公告等, 语言表达具有独特的专业语言特点和风格。

1. 金融英语的词汇特征

金融英语最显著的特征是专业词汇丰富, 专业术语广泛。一是有不少通用英语中的词语出现在金融英语中具有特定的词义;二是有大量的金融英语特有的专业词汇;三是专有名词多;四是缩略语使用频繁;五是金融英语中许多核心词非常活跃, 搭配能力强, 既常以固定搭配出现, 具有搭配的独特性, 又频频出现于不同的语域, 具有使用的灵活性;六是金融英语中运用专业词语构词法派生的新词语很多 (冯长甫, 2007) 。

2. 金融英语的句式特征

金融英语中长句较多, 句中常常插入短语、从句等限定、说明成分, 形成冗长而复杂的句式结构, 有时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段落。这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在业务信函中不仅能表达复杂的意义, 使行文显得严谨, 而且使主要信息以词序的形式得到强调, 增强了行文的正式程度。例如:Over the whole of 2010, GDP in the OECD area expanded by2.9 percent, significantly up from the sharp decline of 3.5percent recorded in 2009, the OECD report showed, confirming what economists previously predicted that the recovery trend is sure ahead though uncertainties linger in an unbalanced way.这个句子既有宾语从句、主语从句, 又有让步状语从句, 还有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 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 结构非常复杂。

3. 金融英语的语法特征

总的说来, 金融英语的语法相对比较简单。时态通常以一般现在时态为主, 语态则常用被动语态, 这是因为被动语态的使用具有结构紧密、语义准确、表达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在金融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 不必指出行为发出者, 能够起到突出金融信息、提高论述的客观性、少带主观色彩和增强可信度等作用。因此, 被动语态的适宜运用是严肃性和庄重性具备的金融英语文体的需要。例如:

4. 金融英语的文体特征

金融英语文体风格独特, 专业文体特征明显。其文体主要包括:公文文体、论说文体和叙述说明文体三类 (冯长甫, 2007) 。金融英语公文文体的主要特征为:文本格式“尺牍”化, 业务用语专业化, 行文用字套式化, 公文内容实用化 (贾文波, 2004) 。比如, 以保函申请书为例, 它要包括一系列的内容:申请人同受益人之间所签合同编号及日期、受益人名称和详细地址、担保责任、货币金额、有效期限、保证责任、付款条件、开立和送达方式、申请单位、负责人、日期等 (陈仕彬, 2002) 。总之, 金融英语文体具有用词准确、格式规范、措辞礼貌、逻辑严谨、表达清晰、行文流畅等特点。

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策略

如上所述, 目的论以目的为最高标准, 主要准则按其轻重可归纳为: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 译文为译入语文化提供有关源语文化的信息, 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 译文必须保持语内连贯, 译文必须保持语际连贯。金融英语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和其他文体的翻译, 它必须强调语义的对等或等效, 正如陈仕彬所指出, “金融英语翻译的基本标准是准确、规范化、贴切传神、词义的对应”。这样才能让读者有专业化的感受, 而不是一般的语言描述, 因此金融英语的翻译是有目的的选择过程。

1. 专业术语坚持对译

在汉语中有直接对应的专业术语则直接对译成相应的术语, 如:endorse在汉语中对应为背书, discount在汉语中对应为贴现。但是, 金融英语中也有很多一词多义的词汇。比如“credit”一词, 在“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 中译为“信用”;而在“international credit” (国际信贷) 中又译为“信贷”;而在“to credit the exporter's account” (贷记出口方账户) 中作动词用, 译为“贷记”;另在“sales on credit” (赊销) 中译为“赊账”;而在“circulating rate of receivable credit” (应收账款周转率) 中译为“账款”。对于这种情况, 译者必须有充足的专业知识积累, 结合上下文语境, 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给出合理的翻译。另外, 还有一些金融英语术语在汉语中的翻译并不统一, 对此, 应该从金融专业化角度, 依据汉语的语言习惯, 确定规范统一的翻译, 以免造成金融英语术语翻译混乱无序的状态。

2. 句式及语法翻译顺应译入语的语言风格

金融英语中经常出现的长句以及被动语态的翻译应该顺应译入语的语言风格。长句翻译应确定句子主次顺序, 适当调整语序, 分清句子层次, 作出合理翻译。如前面所举例句:Over the whole of 2010, GDP in the OECD area expanded by 2.9 percent, significantly up from the sharp decline of 3.5 percent recorded in 2009, the OECD report showed, confirming what economists previously predicted that the recovery trend is sure ahead though uncertainties linger in an unbalanced way.句中the OECD report showed, 是句子主干, 而其前面部分才是其宾语, 后面的分词短语结构为伴随状语。试翻译如下: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报告显示, 2010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地区的GDP增长了2.9个百分点, 相比2009年3.5个百分点的降幅有了显著提升, 这也证实了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测:虽然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但复苏趋势日趋明朗。通过提取主干句, 调整语序, 翻译简洁得体。

被动语态在译成汉语时经常用“由”、“为”、“受到”等词表示被动, 或者直接翻译成主动句、无主句, 这样翻译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例句:句中谓语动词有两个被动语态, 以及一个表示被动的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 翻译时应根据汉语的语言风格进行处理。其翻译如下:实行贷款证管理的地区, 须持有贷款证;申请外汇固定资产贷款, 两个被动句都翻译成了无主句, 过去分词短语也用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主谓短语翻译出来, 整句翻译非常自然贴切。

3. 专业文体翻译符合译入语文体格式及行文规范

金融英语公文文体特征明显, 其语气素正, 严整规范, “官腔”十足, 然而每到关键之处, 行文用字却又那么精细缜密, 明确到位, 甚至不惜咬文嚼字和繁文缛节, 加上大量熟语套语的使用, 公文特色及其明显, 充分体现了其在特定使用场合中的语用原则和特有的语域特征 (贾文波, 2004) 。这就意味着译者要在目的背景中为目的语境内的目的接受者制作一种文本。因此, 进行这类文体的文本翻译时, 译者应充分了解原语文本及译入语文本的文体特征, 尤其对译入语的对应文体格式及行文规范更应了然于心, 在确定翻译目的的基础上, 用规范地道的语言、准确严谨的格式实现文本在目的语环境下的交际功能。

结束语

金融英语翻译作为一种应用类型的翻译, 由于其涉猎金融、经济、贸易、法律等诸多内容, 翻译难度较大。金融英语翻译不仅取决于译者经济金融类知识的广博, 而且受到译入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翻译目的论对金融英语翻译中所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金融英语翻译是一个有目的的选择过程, 故应当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 采取以目的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83.

[2]张美芳, 王克非.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15.

[3]文军.科学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 006:162.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 004:2552, 70.

[5]冯长甫.金融英语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 007, (3) :40.

上一篇:泰坦尼克号英文剧本下一篇:跟工作相关的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