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场所管理范文

2024-05-22

实训场所管理范文(精选4篇)

实训场所管理 第1篇

一、职业学校实训场所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实训场所面积、实训设备的增加, 教学条件、教学模式等各种因素的改变, 当前各职业学校在实训场所管理制度方面普遍存在不够完善、不够具体、针对性不强、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 二) 实训设备交叉使用, 损坏率高

由于实训教学的特殊性, 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的变化、教学的执行情况变化等都会引起设备交叉使用, 教学过程中设备损坏的责任不清。

( 三) 设备维修维护不及时、不到位

各职业学校由于设备的增加, 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有限, 设备维修经费有限等原因, 导致设备损坏而得不到及时维修、维护。

( 四) 设备完好率不高

由于设备维修维护不及时、不到位, 导致很多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或待修状态, 设备完好率普遍不高。

( 五) 场地普遍不够整洁规范

由于制度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设备交叉使用频繁等原因, 导致各实训场所很难做到“ 5S管理”, 存在乱摆、乱放设备, 环境卫生不佳等现象。

二、我校在实训场所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 一) 探索“ 1+1+2”管理模式, 制订实施方案

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并且有效执行规章制度。 因此, 我校在实训场所管理上确定采用“ 1+1+2”管理模式, 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 1+1+2” 管理模式, 即一位专业教师, 一个实训区域, 两种职责。 一位专业教师负责一块实训区域的5S管理工作和设备维护, 教师肩负两种职责:一是要做好教学组织与管理, 二是要做好设备工具维护及场地5S工作。 这样一种模式能有效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教师上课有压力了, 就能主动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更能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实训场所管理、设备维护, 形成一种爱护实训场所、爱护实训设备的良好氛围。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首先, 做好顶层设计, 从制度入手, 明确各岗位职责, 理顺各管理环节、管理要素间的关系;其次, 创新管理模式, 有效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等管理要素的作用, 规范实训教学各环节必选动作;最后, 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使实训场所各项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 二) 制定各实训场所管理制度

我校部分实训场所管理制度, 如图所示, 通过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理顺各管理环节、管理要素间的关系。

( 三) 重新规划功能区域, 定岗、定员、定责职

通过重新划分各区域功能, 将各区域用标识线区分, 制作车辆标识编号、区域标识编号、设备标识编号、区域管理工作牌等, 组织教师、学生学习实训场所管理规定, 了解实训设备、工具、场地等各环节管理流程, 落实各区域专人负责制度, 强化责任意识。

( 四) 编制各类管理检查表

根据管理的需要, 科学设计编制各类管理检查表, 主要有车辆点检表、工具点检表、设备点检表、设备维护记录表、车辆使用交接表、实训基地“ 5S”检查表等, 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检查, 用检查表促进各项实训管理工作的实施, 明确规定:工具、设备每次用完必须清点、清洁;设备仪器每月至少检查维护一次;车辆每个月至少开动一次, 维护一次。 通过检查表使各项实训管理工作有标准可用, 有具体内容可做, 有具体记录可查, 不断改进实训场所管理方法, 不断提升实训场所管理水平。

( 五) 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使各项工作能有序推进

明确各方职责, 实训场所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各司其职, 做好各项目检查督促工作。 制订科学合理的检查评估制度, 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随机抽查即不定时间、不定地点对实训区域进行设备、工具、车辆等性能检查、卫生检查等;定期检查即每周星期五下午组织专业学科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部分专业教师对实训场所所有区域进行检查。 通过这种检查督促模式, 表扬奖励先进, 鞭策后进, 有力地推动实训场所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

三、“ 1+1+2”管理模式的主要成效

( 一) 通过实践, 实训场所管理人员、 教师、 学生等逐渐认可这样一种管理模式, 教师的参与热情很高, 有效地解决了实训场所管理难题, 实践证明, “ 1+1+2”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 二) 通过实行“ 1+1+2”管理模式, 实训场所展现了新的面貌、新的活力, 焕发出新的光彩, 各种物品摆放整齐, 各个实训区域干净、整洁。

( 三) 实训场所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在传统模式下, 由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如此庞大的实训设备, 管理人员明显力不从心, 设备众多且类型不一, 维护、维修工作量大, 根本无法完全保证设备的较高完好率, 教师、学生抱怨较多, 在实施“ 1+1+2”管理模式后, 设备得到了及时的恢复与保养, 设备完好率大幅提升, 学生实训教学满意度普遍较高。

( 四) 如今“ 1+1+2” 管理模式已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推广到我校其他专业, 如汽车装配实训中心、焊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等实训场所都在实施这一新模式。

任何工作效率都体现了一种管理水平, 想要让实训场所发挥好应有效能, 提高设备利用率, 保证设备完好率, 都要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 实践证明, 通过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做法, 总能找到适合当今中职学校实训场所管理的新办法、新模式。 通过实行“ 1+1+2”管理模式, 使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受益, 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管理模式。

摘要:当前各类职业学校实训场所面积、实训设备普遍大幅增加, 但是由此产生的实训场所管理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各个职业学校。以工科类职业学校在实训场所管理方面普遍遇到的难题为出发点, 着重分析实训场所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柳州市交通学校的实际做法, 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管理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实训场所,“1+1+2”,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海红.股份制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思考[J].河南农业, 2009 (4) .

浅谈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第2篇

【关键词】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问题

公共场所是人们进行购物、娱乐、生存交往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场所,这里人群集中,人员复杂,如果卫生监管出现漏洞,则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自2011年起,我国实施了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完善了旧版《条例》中的一些缺陷,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社会在发展,人民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的要求也更高,新法规在具体立法范围的滞后和执法力度无法平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1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法规存在滞后性 《细则》只规定了7大类28种公共场所,沒有对公共场所给予明确的定义。大型建材超市、地铁、网吧、足浴、健身房、婚纱影楼等新兴行业具有公共场所的特点,却未被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造成无法可依的监管空白,监管局限性仍然存在。若不能依法对这些场所进行定期卫生检查,这些公共场所则会成为监督监测的隐患。大型公共场所一些行业,容易与其他法规的实施出现交叉管理。现行《条例》中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职责、义务及卫生管理等要求不够,不利于经营单位自律经营和诚信体系的形成;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执法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不够明确,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和公正执法。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卫生管理的有效性。

1.2 处罚不具体,力度不够 根据新旧法规规定,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实施的行政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等4 种,无详细的罚款幅度。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公共场所设施不健全,如旅店无消毒桶、无消毒柜、或拖鞋数量不足等,却不能根据《条例》及《实施细则》给予行政处罚。《条例》和《细则》规定有些违法情况可以处以2 万元的罚款,但对许多常见的违法行为罚款金额明显偏低,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如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 擅自经营的,处200-800 元罚款,这对一些大型公共场所如星级宾馆等处罚力度太弱,起不到教育和惩戒作用,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造成执法威慑力偏低,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发展。

1.3 预防性卫生监督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预付性卫生监督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从业行为、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建设项目设计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配套、大部分新改、扩建的公共场所的卫生执法监督权并未得到认可和落实等问题。我国各类公共场所在选址、设计时主动申请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的为数极少,多数是在待竣工并正式营业后,这时所建公共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也难以改造。行政干预卫生管理现象也很突出。各地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等干预正常的卫生监督工作,预防性卫生监督覆盖率偏低。因此政府重视不够、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力、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法规和卫生标准不完善、业主的卫生法律意识淡薄,都直接影响了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如不及时解决这类问题会给以后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带来隐患。

1.4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不足 首先,监督手段落后。由于经费有限、基层卫生监测机构的仪器设备陈旧不齐、人力和物力短缺,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全面监测与评价很缺乏,影响了卫生监测进度和质量。其次,卫生监督员数量不足与素质偏低。公共场所监测现场点多面广,人员少,一天监测的场所有限,经常性和预防性卫生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难以实现公共场所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频次。监督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在繁重的监督任务中更缺少时间来提高专业知识和整体素质。同时,部分监督员的操作技能不熟练、专业法律知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生监督监测效果。随着我国各类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共卫生执法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却不是很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不足的重要原因。

2 对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法律法规,查缺补漏 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健全公共场所法律法规,统一执法主体,理顺执法体系,明确职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和交叉执法的现象,以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更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和公共场所卫生现状,扩大应监督监测的场所范围,将新出现的公共场所纳入监管范围,以行业类别、经营方式、人群聚集程度为规范对象,补充和修改卫生指标,同时修改罚则,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升罚款额度。在此基础上,将公共场所监督管理尽早纳入人大立法议程,通过基本法的形式加以确认,提高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提供法律的执行力。

2.2 严格执行预防性监督工作 制定严格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批程序及相应处罚措施和处罚条款,使过去可操作性不强的含糊其辞的内容进行修订,保障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卫生监督机构更应严格执行其职责,把预防性监督工作作为城建前置审批的必要条件,未取得《建设项目许可证》的一律不予许可,确保卫生设施投入,消除公共场所安全隐患。

2.3 提高监督、监测人员素质,加强卫生监督建设 加强对卫生监督、监测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建立合格的、顺应时代的、具有较高法律素养和诚信可靠的监督、监测队伍,使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公众卫生意识与法制观念,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宣传工具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卫生监督、监测条件,政府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顺利的进行。

3 总 结

随着公共场所的不断量化和多元化,不只需要相应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应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健全,还需要从业人员增加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坚决遵守国家法律规定来进行公共场所的营业和获得,更要求执法监督人员能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做到依法履行自己职责,严格规范和处罚违法行为。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才能顺利开展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立萍.公共场所监督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1.12.

实训场所管理 第3篇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职业教育要求各高职院校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即严格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实训教学是落实“五个对接”的重要手段。实训室作为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确保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确保实训人员和实训设备的安全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所使用的实训设备正不断与产业接轨,或采用模拟,或直接使用产业设备改造而成。而相对应的,产业化的实训设备所要求的安全操作和实训学生的低安全意识与素质呈现出了鲜明的矛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人员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从根本上确保实训人员和实训设备的安全。

1.2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保障实训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行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产、学、研的重要平台,安全事故的发生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因此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对实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3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聚集着生机勃发的青年学子。构建平安、稳定的校园,有利于确保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2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投入力度和开放力度也不断加大,各高职院校一方面新建大量的实训室,另一方面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扩能改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压力空前,民办高职院校更甚。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实训室建设与安全设施建设不匹配,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备

当前,实训内容与产业过程紧密衔接,不少实训设备甚至直接采用产业装备,但实训设备所要求的安全设施没有产业设备完善, 导致新建的实训室项目中,部分在投入使用前就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办学资金紧张,以及一些院领导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基础安全设施不足,或长时间缺乏正常维护而失效,片面追求实训室容纳量而使得消防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这些都给实训室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且不能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不统一,管—用—查过程不协调,安全责任制不能完全落到实处等体制、机制问题大量存在。此外,专业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匮乏,实训教学教师安全知识不足也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上打折扣,以至于安全管理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2.3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参与实训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院校安全文化缺失

当下,各高职院校存在重科研、重教学、轻安全工作的现象。院校中高层管理者多为专业技术出身,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因而,片面认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理应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手不足,实验室管理人员又多为实训指导教师兼任,在安全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安全管理部门对隶属于各院各系的实训室具体情况了解不足,使得安全管理的过程监管难以落实;参训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很难做到正确操作、安全操作。

2.4忽视多级安全教育,对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生产型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体系,或集团级— 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四级安全教育体系。而在高等院校中,由于缺乏这样的安全教育体系,实训教学的模式往往是参训学生边操作,实训教师边强调要领要点,导致实训室安全知识普及的系统性差、直观性差、安全教育效果不佳。

2.5缺乏对实训教学过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已在“出”和“入”方面大大加强, 绝大多数高校已实现了药品、仪器设备的集中采购,实训废弃物的集中处理排放。同时对实训室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管理相关文件的检查也日益严密。这可有效减少事故隐患,但尚缺乏实训过程的实时监控,不能完全杜绝偶发事故。

3建立完善的实训室管理体制,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安全进行

3.1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先行。高职院校应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安全管理总则,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各实训室管理规定,仪器、药品使用规定以及事故处置预案等内容。在制订安全管理制度时,应遵循内容全面、简洁易执行、责任到人的原则。

3.2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之配合。在组织体系的的设计中,可借鉴企业安全管理经验,采用垂直管理、管查分离的方式进行。即在院系原有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学院独立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垂直深入到院系设立分部,开展安全管理和监察工作。

3.3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育院校安全文化

对于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或开展实训活动前, 均需进行学院—系部—专业三级安全教育。其中,学院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系部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实训室危险源辨析、事故应急预案的组成和实施等;专业级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为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同时,院校还应积极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安全意识深化到每一个参与人员的心中。安全教育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不断培育院校安全文化。

3.4合理设计实训室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确保实训室安全运行

合理设计实训室的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给排水管道匹配合理,确保供水足量,排水畅通;保证供电容量足够,照明和动力电路分离,线、管符合消防要求,安装必要的漏电、过载、短路等用电保护设施;对于易产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场所,需合理设计气流流通路径,安装匹配的通风设施;对于易产生噪音和震动的设施,安装时需考虑采取有效的减震手段;对于存在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需合理规划泄压区;设备之间、实训室之间留足安全间距,不影响互相操作与疏散。同时还应根据实训项目的危险性,配套防护眼镜、洗眼器、耳塞等安全设施。

3.5对实训过程进行全过程安全监管,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

实训过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首先要做到药品、仪器集中采购等“入”的关口;其次,在药品、仪器的存放过程中,要做到按类存放、 按要求存放,即时监控;再次,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材料按需使用、 按要求使用,实训指导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安全管理,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实训结束后,准确统计实训材料的使用情况,剩余实训材料及时返回仓库按要求储存;最后,废弃污染物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才允许排放,并及时记录。

高职院校实训场所的安全运行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相衔接的重要保障,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既可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又培养了学生“安全为天”的安全意识。

摘要:高职院校实训室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安全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院校、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出现了众多新问题。本文首先归纳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场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从各个方向阐述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

[2]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

[3]王冰,周围.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4]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5]林卫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新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4).

[6]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实训场所管理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护生,实训场所,管理

目前,社会对高素质医疗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培养的护生不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我校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专业人才为重心。然而,由于我校正处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的过渡时期,教学管理工作仍不完善,特别是在护理实训场所使用、规划及对护生实训操作能力培养方面,仍有许多不够成熟之处。

1 当前护理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护生数量多,实训场所资源有限

由于护理专业为我校重点发展专业,每届招生人数较多(包括助产专业学生将近1 500人),面临着基础护理实验室资源不足(实训室17间,病床162张,高仿真模型人114个,人均占有床位数约0.1张)问题。就目前的实训实验设备和场地而言,仅能满足正常的实训教学需求,无法有效开展学生课余技能训练。

1.2 师资力量不足,仍实施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受岗位招聘门槛较高的影响,我校教师严重不足。而我校仍开展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这无疑严重制约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引发了各种问题。如实训指导教师要耗费大量时间在实训室日常管理工作上(包括为学生准备用物、打扫实训室卫生以及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维护等),这不但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还阻碍了实训室建设工作的发展。

1.3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强

我校基础护理教学仍以中职教育方式培养高职生,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同时,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影响其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优化基础护理实训场所的使用,加强实训场所管理,成为本校实训教学改革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合理规划实训场所,充分发挥专科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实训场所进行科学管理,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 建设现代化模拟医院,优化护理实训场所

在护理实训场所建设模拟医院[1],实现“教、学、用”一体化。实训中由学生扮演护士及病人,培养其职业素养与临床意识,树立“以病人为主”的服务意识。实训场所合理划分,模拟“护士站—治疗室—病房”,功能区域有效替换(学生用物准备间充当治疗室,学生实训操作场所充当病房)。由于我校基护实训室基本构造存在分区不明显、非模拟医院病房构造、壁柜布置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模拟治疗室与病房“二合一”,充分利用壁柜将学生用物定点定量摆放,标签明确,做到一目了然。保证足够的实训操作器材,实现“一物多用,一室多用”。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导尿术、无菌操作等十几项操作用物准备及实操练习。设置备物指导,学生可根据指导独立完成各项操作用物准备。优化模拟病房环境设计,安装设备带、床帘、管床标签、床头卡等。购置一体化教学视频仪,便于学生练习过程中回顾各项护理技能操作,提高自学效率。

3 设立学生实训管理委员会,实现自主学习和管理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组织、管理、服务作用[2],筛选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学生实训管理委员会。

3.1 设立“以点带面”的管理构架

设置以实训指导教师为主导、实训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树状分支式管理模式(见图1)。

实训管理委员会由学生组成,主要负责监督实训场所日常运行,包括检查实训场所的管理工作、学生课外实训情况及实训场所管理员在岗情况等。实训指导教师通过笔试、面试二轮筛选,挑选具备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的学生,对其进行规章制度及实训室管理相关内容培训。另每个实训室设定一名管理员,主要负责实训室的用物核实清点、课外开放、室内保洁等工作,由实训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3.2 明确实训室管理制度,启动科学管理模式

3.2.1 基护实训室使用准入制度在新生入学期间收集所有护理专业学生的指纹信息,利用指纹识别仪对参与使用实训室的学生进行管理[3]。要求每次进入实训室练习的学生验证指纹并如实选择操作项目、对应床号、练习开始及结束时间。实训指导教师及管理员可从统一客户端收集学生自主练习的信息。若管理员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违反实训室使用规定的现象,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3.2.2 基护实训室学生使用日常行为管理守则实训用物定点摆放,数量准确;保持实训场所整洁,实行责任护士“管床制”;实训操作期间必须保持着装整齐;禁止喧哗,保持肃静;课外自主练习,必须通过指纹验证,并进行操作详细信息输入,实行“一人一床一物”式管理;违反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者严禁使用实训室;严格遵守实训室使用时间,严禁在规定开放时间以外使用实训室,特殊使用需向实训指导教师申请。

3.2.3 实训管理委员会工作流程(见图2)管理员通过指纹仪了解实训室运行情况,发现违反实训室日常管理规定现象及时提出。例如,个别学生在课外实训过程中不遵守实训室日常行为管理守则,将用物乱摆乱放或者未对操作区域进行保洁,管理员可根据对应时间床位或者操作项目查找该学生并反馈和做出相应处罚。另外,实训指导教师可从统一客户端收集学生课外练习信息及实训室使用的总体数据,宏观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3.2.4 设立明确的奖罚制度针对实训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系(部)授予“实训管理能手”称号,根据个人意愿优先分配实习医院、“5·12”护士节评选“先进个人”或“巾帼责任岗”等。针对班级课代表实行德育操行加分奖励。针对普通学生,设定专业技能“学分制”,明确规定每位护理专业学生需通过课余自主练习积累学分,达到规定学分者方可开始三年级临床实习,未达到学分者不予通过。另外,对于不遵守基护实训室学生使用日常行为管理守则者,严禁使用实训室。

4 加强护生“责任制护理”培养

目前,优质护理服务正在各综合医院逐步推广,责任护士“管床制”陆续展开。基于此,我校高职护生培养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任课教师在日常基础护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责任制护理”观念培养[4]。将“责任制护理”与实训室使用相结合,以病房“床单位”形式划分操作区域,培养护生管床意识。要求护生对管辖的模型人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并对自己操作区域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模型人维护、操作区域卫生管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及用物完好。培养护生责任感,加强其自主管理能力,时刻提醒护生“管床护士”身份,培养良好职业意识。

5 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对实训课程进行案例教学,充分模拟临床情景[5],有效地将临床实践与实训教学相结合。首先,教师提供病例,以护士身份进行案例分析示教,布置作业;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护士、病人及其家属完成案例演示;教师再进行小组考核评分。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同时使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护患沟通能力,加强人文关怀意识。此外,改进期中期末考核方式。设立“一站式”考核制,以抽签方式决定学生考试项目,将实训操作项目考核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在考试开始前半小时,学生抽取临床案例,根据案例对病人进行操作。这种考核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其课外实训积极性。

6 结语

我校正处于转型阶段,存在多方面问题。笔者分别从实训室建设、学生管理、教师教学3方面分析探讨,认为学生数量较多且实训场所有限是本校的突出问题,而如何科学进行实训教学资源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则是我校实训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所提到的各种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减轻教师负担;另一方面能提高高职护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龙江红,杨媚,刘惠敏,等.论模拟医院情景教学系统在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45):183.

[2]郑方.组织、管理、服务——浅谈学生干部工作在群体组织管理中的能力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5(18):286.

[3]李元元.指纹识别技术在高校开放实验室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5):15.

[4]叶巧瑜,陈捷晗.管床责任制在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l3):112-113.

上一篇:本体感觉下一篇:图书馆学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