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2024-06-03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精选12篇)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第1篇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从教材的变更透视小语教学的改革

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科书,发现新修订的课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更:一是思考练习的变更,二是课文数量的变更,三是综合训练的变更。这三方面的变更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它们的共同特点表现在:

一、重视在读中感悟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修订的第七册语文教材无论在预习要求中,还是在课后思考练习中,都非常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感悟,摈弃了那种对课文支离破碎的理性分析,淡化了语文知识这条线,重视读书。我发现在预习要求中出现了较多的字眼:把课文或课文的某部分“多读几遍”,例如,第三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多读书来感受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古诗两首》要求“把两首诗多读几遍,在看看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颐和园》要求“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高大的皂荚树》要求“多读几遍课文,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书,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接触,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受到情感熏陶。

二、重视语言的积累

重视积累是第七册教材的一大特点。翻开每篇文章的思考练习,每篇课文几乎都有积累的要求,对词语的积累,对句子的积累,对段落的积累,还有对相关内容课外知识的积累均有涉及。积累的方式又多种多样,有说中积累、读中积累、背中积累、写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如《五彩池》中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很显然是个段的积累过程。第二题要求学生找出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的部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通过读书,把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说出来,这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第三题,填空,再读一读,你能说出或写出这样的句子吗?这里的“填空”填的词语或词组,可以说是词语的积累;再“读一读”句子,是句子的积累;“说出或写出这样的句子”是句子积累的补充和延续。每篇课文如此积累下去,学生一定收益非浅。

不仅每篇课文重视积累,连原来的单元“基础训练”或“综合训练”也改头换面为“积累*运用”。综观8个“积累*运用”,其中第一题和第二题均属“积累”,第一题为“读读,背背”积累的内容有名言名句、成语、古诗、对子、谚语等,第二题为阅读积累。这一变更体现了《课标》重视积累的理念,也继承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荀子的《劝学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已成为人们千古传诵、效法的学习方法。积累丰富了,说话作文时就易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三、重视实践运用 《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一要求出发,整册教材中,随处可见语文实践的环节。

1、扩展阅读。为了实现《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新修订的第七册语文课本每单元都增加了一篇自读课文,旨在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多阅读优秀作品,扩大阅读量。另外,不少课文还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使语文学习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如学习《卢沟桥的狮子》时要求学生“找一些有关卢沟桥的文章、图片,读一读,看一看。”《和时间赛跑》一文课后要求“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在班上交流。”《黄继光》一文课后要求“收集在抗没援朝中涌现现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读一读。”……

2、随文练笔。选进教科书的课文都是很好的学习典范,这些“典范”学生是否能切实运用呢?新修订课本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有针对性的练笔增强了。如《三味书屋》学习后,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教室或自己住处的室内陈设,然后用一段话写下来。”《颐和园》学习后,要求“按一定顺序,用一两段话描写熟悉的一处景物。”《爬山虎的脚》学习后要求“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3、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如学习《绝句》和《早发白帝城》两首古诗后要求“阅读这两首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选择其中一首,把你想到的画下来。”这是与美术的沟通。又如《捞铁牛》一文学完后,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什么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新型玻璃》要求“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或者新房子、桥梁、道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学听。”这都是与科学的沟通。这样,让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促使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4、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新修订教材注意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如《五彩池》一文学习后,要求为五彩池写个广告词,吸引大家来旅游;《小狮子爱尔莎》学习后要求“做做调查,了解当地水里的鱼、林中的鸟或其他动物,最近几年有什么变化。”这都是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此外,教材在“积累*运用”中专门安排了实践运用的训练项目,除习作之外,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2次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材应《标准》的要求进行了变更,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该随之改变,在使用新教材中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第2篇

郑广民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无论在那个领域,要想做出非凡的成就,没有较强的语文功底,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去读读诺贝尔奖获者的获奖感言;我们可以去翻阅大师们的研究文稿;我们可以去听听温家宝总理的演讲。。。。。。

那么语文能力的核心是什么?积累。“厚积薄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即指此意。如果在细究,语文积累应包括哪些内容呢?按我的理解,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积累。何谓习惯?相同动作的积累。语文学习习惯包括(1)写字习惯。(2)说普通话的习惯。(3)读书看报的习惯。(4)默读的习惯。(5)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6)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是老师们强调较多的一块,包括字音、词语、成语、古代诗词、名人名言、文言精品文。。。。。。

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积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都有不同的现实生活,要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智慧、学会积累。

四、阅读方法的积累。阅读能力应该是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能力。阅读质量的高低会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作为学生,要不断积累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五、文化巨人思想的积累。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产生过无数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如永不熄灭的启明星,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进步,让我们走向卓越。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多与他们的思想接触,吸收他们的精华,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写作经验的积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应该是将来人的一个基本素质。从现实来看,“轻写重说”的现象尤为严重。鼓励学生积累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将来能成为一名文章高手。强调要注重基本功训练,多读、多写、多改,先模仿后创新,积累读书笔记。

实际上,积累是一个大概念,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积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第3篇

2011版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语言文字综合性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更侧重语文教学实践与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兴趣、 知识积累、理解运用。

一、重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生一般年龄为6至12岁, 他们年龄小、心理内部稳定性差、缺乏自控能力, 有的学生学习吃力, 很难跟上教学进度, 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 又加上老师及家长未能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致使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思想开小差, 或者干脆做其他事情, 形成恶性循环。 但是小学生十分敏感和好奇, 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 对什么都反映强烈。 所以, 精心安排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其乐无穷、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要使小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 就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为语文课堂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这个教学目标应当包含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关键, 教师应充分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直观的教具演示、启发式的提问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 来个小表演, 做个小游戏, 这些都会使疲乏的学生振奋起来, 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精彩的课文导入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情景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 还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重积累:储存丰富的知识养料

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的训练都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 积累的知识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越深入, 写作能信手拈来。 但是现实中大多小学生对于课文蕴含的深层含义根本无法理解, 写作时千篇一律、内容空洞、文辞贫乏。 说到助人为乐, 多数学生会写雷锋;说到环境对学习的作用, 多数学生会想到孟母三迁;说到谦让, 不外乎孔融让梨。 归根结底就是小学生阅读面太窄, 积累的素材有限, 会使用的手法匮乏。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 除了在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上的积累之外, 教师还应当支持和鼓励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从生活中积累。 首先是词语的积累, 词语对于语文的重要性好比建造房屋的砖瓦, 没有结实的砖瓦何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说到积累优美词语自然当仁不让, 这是我们创作一片优美的文章的前提;还应注意易错、易混淆的词语, 尤其是成语的感情色彩及用法, 比如“首当其冲”这个词就经常被误用, 意义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者遭遇灾难”, 但通常会被误用为冲锋在前头, “差强人意” 经常被误理解为让人不满意, 像这类词语尤其应当注意, 这对小学生阅读文章、理解句子、修改病句很有帮助;某些使用贴切富于表现力的词也应当注重积累。 其次是句段的积累, 语文教材针对小学生的能力及心理精选大量的经典文章, 对于小学生知识的积累自然举足轻重。此外, 还应当注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作素材的积累不仅限于书本, 还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 千姿百态的事物、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写作源泉。

三、重应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积累了大量知识只算学好语文的一半, 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学生与生活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的讲课是知识的积累, 而课后的训练和生活中的交流则是知识的运用, 目前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知识的运用, 他们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教”上, 一堂课几乎全是教师的讲授, 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极少, 课堂结束后对于学生的作业漠不关心。 学生只学习了知识而不会使用知识, 这就是一些小学生学习认真但成绩总无法提高的原因。 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 就必须让语文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学以致用。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 语文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只用三分之二甚至是一半, 将一堂课最后十多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自己。 虽然目前尚未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推广, 但是笔者认为, 这种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利大于弊的。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 课堂上以教师的指导为基础, 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以读代讲、以思代讲, 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 比如对于一篇文章或者一单元课文中反复使用的修辞手法, 教师只需示范性地讲解, 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己发现和品味。 课堂上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一些辩论赛和讨论会等。 学生的课后作业体现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教师应当引起重视。

总之, 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之外, 还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开放性的, 教师应当是教语文, 而非教课文, 课堂应当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自愿学, 而不是单方面地将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其次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积累,运用

参考文献

[1]黄全明, 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第4篇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内容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注重语言的感悟。我们有以下一些具体做法:

1、在轻读想象中悟境。轻读是读的重要形式,启发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通过想象,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领悟其中的情境。

2、在默读思考中悟意。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默读,可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倾心思考,从而感悟语言的内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初读了解内容后,让学生默读思考:擦燃火柴后为何会看到那些神奇的画面?通过默读思考,学生就能明白: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大火炉,是因为她非常寒冷,盼望得到温暖;看到烤鹅,是因为她非常饥饿,盼望得到食物;看到圣诞树,是因为她非常痛苦,盼望得到快乐;看到奶奶,是因为她非常孤独,盼望得到爱抚。这样默读思考,就深刻感悟了语言的内涵。

3、在朗读吟诵中悟情。“言为心声”,语言学科培育情感,要充分利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断,让学生全身心地诵读,充分地感悟语言所抒发的情感,从而引发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

4、在品读剖析中悟法。运用抓关键词语、中心句、重点段品读这一方法,使抽象的词语、句子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领悟手法。如《落花生》一课中,让学生找出描写花生特点的重点词语:“埋在地里,矮矮地,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挂在枝头、高高地,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学生一读就知道是对比。通过这样一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用对比写花生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

二、重积累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还必须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如何培养积累语言的能力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1、分析法。课文中有的词造句看似普通,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单靠读一读,想一想,难以体会其中的韵味。我们在课堂上有时采用省略原句、原段中的某些语句再与原文作比较分析。

2、想象法。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如教学《初冬》,当读到“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模模糊糊看不清。”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雾时,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纱布,透过纱巾看近处的景物,再让学生比较,从而体会文中意境之美。

3、感情朗读法。有的文章用眼睛看,不一定能充分体会到语言的情感美,而只要读一读,则可比较细致地体会它所表达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先做示范朗读,注意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学生受到感染后,再让学生满怀激情的朗读。

4、背诵精美段、篇法。以段落中的重点词或主导词为线索,然后循着词序连贯背诵。如教学《和太阳比赛早起》,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圈出有关动词。

5、记录法。对优美词句应摘记在笔记本上,有空时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学生掌握了上述积累语言的方法后,就有可能在实践中把积累语言变成一种爱好。

三、阅读教学中的重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双向的学习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运用语言的可靠保证。

1、让学生开心说。如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一场和第二场比赛之后,让同学讨论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能不能让田忌取胜?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有时还用成语接龙、找近、反义词等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

2、动笔写片断。阅读教学要不折不扣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做到从读悟写,把动笔写融进阅读课中。把课文中学到的写法直接迁移到“运用”上来。

有人说,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车轮转得太慢,用“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老话来概括。我们说,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驾马车,那么,给我们一条绳子,让我们来拉吧!从脚下,从今天开始!

课下重积累 考试巧应对 第5篇

加强“两读”,注意积累

“两读”指的是阅读和朗读。因为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输入过程”,也就是积累过程。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有丰富的词汇及背景知识。在阅读时,应有目的地选择难易适中的相关读物。这样有选择性的阅读既能提高英语的分析能力,又能训练自己的思维。同时尽量做到分类阅读,使题材和体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阅读。

要加强“朗读”即出声的阅读。听读、听说不分家。优秀的英语学习者通常都有朗读的习惯。对学生而言,课本就是很好的材料。一些演讲名篇和短小精悍的英文也是诵读的好材料。朗读和阅读一样,贵在坚持,不可间断。这样便会逐步解决语音辨别能力低、语流连贯能力弱、不同口音辨析能力差等问题。

把握特点,捕捉信息

一般来说,英语听力测试主要是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这些问题大多以when,where,who,what,whyandhow等疑问词的形式出现。该部分主要包括某事件的细节、数字与计算(时间、价格等)、地点与方向、身份与职业、计划与打算等。这些细节的考查往往以简短对话的形式出现,即两人之间“一问一答式”的谈话。由于这类对话长度较短,往往只播放一遍。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倾听第二个人的答语,以便从中捕捉到答题所需的信息。

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1.放松心情,确定测试要点

很多考生可能有过这种经历,在平常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刚开始由于不熟悉说话人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而又希望自己拿到一分,于是思想高度集中,心跳加快,精神紧张,这样反而丢掉开头的一分。因为丢掉一分,情绪不佳,导致接下来的几道题连连失手。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在考试开始时不妨自己做做深呼吸,放松心情,使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果万一某一句话听不明白,应该大大方方地放弃,以免影响后面的答题。

听力测试的每段对话或讲话的考点都要集中在一些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上。考生应该在时间运用方面有超前意识,充分利用有限时间扫视或快速浏览试卷上的问题以及选项,从而确定是考查事件细节(如地点、时间、数字、职业、身份关系),还是考查标题、中心思想,并推测听力材料的可能意向。做到事先有思想准备,再有的放矢地听,这样在听录音时就可以集中主要精力去捕捉问题所涉及的有关信息。

2.做好笔记,把握细节

在听力材料较长,干扰项也较多的情况下,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尤为重要。考生应该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来速记,将诸如年、月、日、星期、钟点、年龄、价码等数字和关键词尽量记下,并做好必要的换算,对于人名和地名可记下首字母或汉字,这些对于提高正确率大有帮助。

3.注意特殊句型,把握关键词

考生要注意转折、让步、否定和虚拟语气的特殊句型以及时态的转换,要学会透过转折和让步把握说话者的真正意图。表转折的常见词是“but”,一般来说听者尤其要注意but后的意思,这是整句的主要部分。其他表转折和让步意义的词还有:though,although,eventhough,evenif,inspiteof,despite,unless,insteadof,however及whatever(=nomatterwhat)之类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的表达法。

另外,要注意一些表示否定意义的关键词、词组,如:no,not,never,seldom,hardly,doubt,neither,too…to,little,few,unhappy等。考生还应该了解,虚拟语气表示与事实相反,掌握虚拟语气的各种句型及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对理解听力材料很有帮助。

4.听清主题句,把握中心思想

从国内外各种听力测试的情况来看,考查材料的中心思想是测试听力能力的重要内容。短文或独白的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句首,偶尔也出现在句中或句末。主题句往往是一篇听力材料的中心思想,文章中的其他内容都用来说明和发展主题句。如果考生从问题和选项中已看出该题测试点为主旨要义、标题、中心思想及作者观点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听清主题句就尤为必要。

重积累,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第6篇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公文材料,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之外,还要注重材料的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能做到“有米下锅”。下面我重点从材料的积累方面作以交流。

一、积累哪些资料

起草公文材料时的文思泉涌,源于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平时学习得多、积累得好,起草公文材料就省时省力。要充发挥获取材料方便等优势,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充实自己的“图书馆”,在积累中扩充内涵,增强底蕴。重点做好素材、思想等方面的积累:

(一)素材积累。积累公文写作素材,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全县的中心工作,关注领导的重要活动,关注群众的心声等方面,从报刊杂志、领导讲话稿、工作总结、信息简报、文秘经验等方面,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久而久之,就会装满素材仓库,起草公文时就不愁没有“下锅米”。重点要建好四个素材库:

1.建立上级精神素材库。一方面要了解上级各种最新精神,明确上级精神总体上讲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前做什么等,做到贯彻上级精神全面不变形,体现上级政策规定具体不走样;另一方面要储备观点,积累一些当前各方面战略性的思想、观点、固定的表达、精华表述,做到有备无患,需则用之。

2.建立本县情况素材库。一般来说,领导都比较重视思考研究如何把上级精神与本县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提出创造性的工作思路、措施办法,体现本地特色。领导讲话稿只有注重反映基层的问题、关注的热点,听者才能感兴趣。这就要求起草人员全面掌握本县情况:一方面要掌握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及思考的重大问题等。另一方面要掌握基层的热点信息,不能打电话找基层要数据和材料,而是沉下去摸实情,对报上来的材料――核实,特别是对重要事实和数字,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有意识多收集基层报送的或本县各类最新计划、总结、工作报告等材料,包括一些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要将所有与工作有关的文件、信息、简报等材料,分门别类收集下来、积累起来。

3.建立外地工作经验素材库。从大的方面来说,全国各地开展的工作都是按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行的,都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说,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大同小异”。因此,要充分利用报刊、互联网,从政治、经济、社会、党建等方面收集与本县县情相似地方的一般做法、特色做法,从而拓展写作思路。

4.建立机关写作素材库。多从网上下载、积累与写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名家名言、典型例子、数据数字、古今中外精辟议论、思想观点。一些词语成语要常读、常看,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文件、讲话的关键段落要能够背诵,作为形成文稿观点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

(二)思想积累。思想是公文的主旨、灵魂。搞好文字工作要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参观考察、下基层调研等多种渠道,及时捕捉闪现思想火花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见解,形成自己的公文写作思想库。比如,在起草领导人讲话稿时,就可以从中总结领导人平时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意见等,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这个讲话的观点或一个标题。

二、如何积累资料

(一)笔记式积累。写读书笔记是克服遗忘、积累资料的好办法。读书笔记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摘录式。把阅读时发现的重要资料,如基本观点、主要论据、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一字不易地抄录下来;二是提要式。把阅读时公文、资料中的要点概括出来;三是心得式。读后把心得、体会、疑问、意见、评论等记录下来。

(二)剪辑式积累。就是把学习过程中一些觉得重要的内容进行剪辑,并按照同一专题的材料分类剪贴在一起。为便于装订,剪贴用纸选择质地较好、规格统一的白纸。对于被剪的材料,要随手在空白处标明出处(报刊名称及年月日)。装订时要加封面,按标题拟定总目。

(三)电子式积累。即充分利用电脑收集积累素材资料。可以针对不同信息类型的公文,如文字、图像、录音、视频等类型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积累。分类可以按照会议精神、讲话等文体类型分类,也可以按照行业部门分类。对于文字型的资料可以按照一篇

保存一个文档,并命名好文档的标题进行储存;也可以把相似类型,如所有总书记的讲话和会议精神,所有评论员文章等放在一个word文档中整理积累,方便使用时输入关键词直接进行查找。

三、如何使用积累的资料

(一)认真研究领悟,取“精米”

搜集积累而来的材料,不能整理完就堆在桌子上、存在电脑上,而是要及时去学习,不断地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进行筛选。坚持每天都能去读整理的内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报刊重要言论,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策水平;学习优秀作品,有意识地选读一些范文,阅读上级的重要文件、领导讲话稿及内部资料,了解公文的基本格式、构成要素、语言特点、版式字体等基本知识;学习行业部门工作,了解业务知识,汲取营养;多学习哲学,运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思考问题。

(二)严格筛选使用,用好“米”

写材料时,要注重从已经积累的材料中去筛选资料。筛选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中央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同时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该项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命笔瞻前顾后。

(三)注重总结积累,巧用“米”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第7篇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要胜任班主任工作,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惟有此,才能体验、享受到班主任劳动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一、班主任的定位: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是孩子在学校生活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温馨,适合身心健康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塑造的班级环境是我们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在这个集体中必须给自己定好位。班主任首先是任课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组织者,是班级文化的建构者,家校沟通的联系者、发展的主导者;拥有实践智慧的德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我们学校的德育一般分为两部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显性教育这思品课、少先队活动、升旗等看得见的德育教育;隐形教育指蕴含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等不直接却很强大的教育,它们之比为1:8。隐形教育无处不在,只要走进学校,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隐形课程和显形课程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课程综合统一体

二、成就优秀班主任的条件

(一)、会学习是成就优秀班主任的源泉

1、树立良好的德行,是成就班主任的前提。

德行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教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来说,影响他们最深的,往往不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的知识或技巧,而是教师身上彰显的人格魅力。所以,为人师者,只有修身敬业,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培养“人”远远比培养“才”更重要。作为老师最起码要培养学生善良、宽容、谦逊、真诚、中正的品行。“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是人性中蕴藏的最柔软、但同时又最有力量的情愫。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会在成长的路上会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帮助,心灵上多一分安宁。其实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被误解、受委屈一类的事是经常发生。作为一个人来说,没有人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一旦发生了,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宽容。宽容不仅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出气度和胸襟。宽容的是别人,带给自己的却是快乐。宽容会让孩子的内心多一分阳光,少一分仇恨,让他的生活环境变得温馨而又和谐。犹太人有句名言:“如果自己的内心已由自己占满,就再也不会有留给神住的地方。”所以,一个人要想给知识留下空间,必须不自满。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充分的吸收周围的营养。从小培养我们的孩子自信不自负,进取而不张的谦逊的态度,会使孩子不断进步,这种品质将让他受益终生。真诚就是真心实意,坦诚相待。是人立身处事成败的关键。有一句话说得好:以诚学习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真诚能够使我们的孩子广结善缘,使人生立于不败之地;中正就是正直、忠直。能够坚守,行事端正,执着坚持。(举例:学生

学习半途而废的例子)。

教育是一项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的工作。当我们把这些品质体会的足够深刻并且身体力行时,这本身就是传递的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2、长专业是成就班主任的保障

马卡连科说过:“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和成就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时,那你就可能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面了。相反地,不管你如何体贴关心学生仍然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所以,专业知识的成长对一个教师而言很重要,可以从四个方面:确定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提高良好的个人素质,增强深厚的专业素养,提高高效的教学能力。学习专业之前,先改变我们的观念,这关乎教学的灵魂和信念,这会让我们的专业学习有了目标和归宿,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深厚的学科素养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条件,高效的教学能力把教育教学的目标变成现实。”

3、学管理是成就班主任的策略

班级生活是未来社会公民生活的一个预演,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培养学生有规则意识、民主能力、理性的精神。它主要包含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维持班级生活秩序。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公共生活秩序的流程,其实也就是建立班级规则,让班级生活常规有序。第二个层次: 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互相促进的学习风尚;第三个层次:使班级产生凝聚力。可

以利用多种积极有效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能力,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逐步形成班级共同的价值取向;第四个层次: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用真情容纳每一个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让孩子有在班里有事做,能做事,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第五个层次: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幸福是来自于精神的,要让孩子的身体健康、自信阳光,拥有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爱学生是成就班主任的砝码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班主任做的是人的工作。而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需要关爱和尊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学生的发展有差异。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就是爱迪生、罗丹、达尔文。回想我们工作的十几年中,我们也曾“预言”过不成器的学生中,有的心理能力承受比较好的,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现在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那些被我“预言”

不成器的学生,心理能力承受差的,会因此一蹶不振,这种自我评价会影响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人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所以我们不要片面的以成绩去否定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到严而不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方法,积极生活,勇敢面对。

(二)、勤反思是成就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基石

同一年毕业的教师,十年后的教育教学能力却有很大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反思能力。你可以从SAB式学习方式中得到启发: S:spider(蜘蛛)消耗自身有限的知识。

A: ant(蚂蚁)只学习不改变。B: bee(蜜蜂)学习、反思、内化。从中可以看出,蜜蜂式学习是最有效的。Study式学习方法也值得我们去借鉴:S:search(积累);T:try(努力尝试);U:use(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试着用一用);D:do(不断使用 不断改进);Y:yourself(变成自己教育教学的东西),两种学习方式中,反思可以把一些知识和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思行结合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学生活中,让自己的工作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重积累是成就优秀班主任的阶梯

积累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聚集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所有的成功不是一就而成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试想自己工作十几年,能在脑海中留下来的教育精彩片段有几个呢?我们的每天面对的鲜活的生命,每天都有不一样好精彩的教育瞬间,为什么到现

在好像什么也没有呢?这关键在于我们平时没有积累,宝贵的资源随时间的流逝了。不同形式的积累,长年累月的积累,会从外到内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使他的人生之路更加绚丽多彩。

三、成就教育的精彩明天

学习是每个人成长、成才、成功、成就的基础;反思是反省、是思考,是思想的沉淀的过程;积累则是储存的过程,有了学习,有了反思,有了积累,您的思想就会有宽度和深度,实现了自身素质的逐步完善和提高,这样才能以自己的高素质,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成就我们精彩的教育梦想。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第8篇

一、平时勤于积累, 丰富写作库存、才能打开写作源泉

(一) 活学教材, 在教材文本中积累。

选入教材的文本, 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学文本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积累材料。在教学时如果某篇文章的文字优美, 我常常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 掌握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如果某篇文章表达方法上很有特点, 我就让学生随课文学法, 让学生模仿其中的表达方法, 或是说一话、写一句话, 或是说一段、写一段话, 或是写一篇习作。使学生在作文时能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时间久了, 学生就慢慢地将在课文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和表达方法用到了作文中, 对学生写好作文大有帮助。

(二) 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在生活中积累。

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 适时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养成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多多留心。教师在平时要了解学生生活, 创设写作情境, 让学生在作文时有内容可写。在课堂上我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办法, 课前让学生用一分钟来进行交流思想或是见闻。在课余或是领学生活动时, 我总是抓住时机提醒学生观察, 将观察的方法也渗透进与学生共同的“玩”或“谈”中。渐渐地, 学生对生活多了份心去留意, 课前学生交流的内容也逐渐更宽广, 思想逐渐深刻。

(三)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人的一生, 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什么都能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 各种感受都能亲身体会。教材内容有限, 课堂时间也有限。学生有很多课余时间, 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新知识, 为作为提供素材。在课外阅读中增加新体验, 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深刻。我班有个学生, 爱读幽默风趣的故事, 在他的作文用语中也体现出一种独有的幽默韵味。他的一篇记叙作文《捉鹦鹉》, 就凭着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校园作文大赛中喜获一等奖。

二、作文课堂上教师要精当辅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 审题激趣,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教学的起点是儿童对作文的需要和兴趣, 因此, 习作教学的开课十几分钟很关键, 它关系到学生想不想写, 有没有东西写的问题, 而且这两个问题又与能不能写好密切相关。在作文课上我常常要引导学生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审清作文类型、审清题目的选材范围、解读题外要求, 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 精心设计导语、精心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 把握年段特点, 顺学而导。

不同年段, 作文教学要求不同, 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不同。在作文课堂上, 教师要准确把握习作教学和训练的年段特点, 对小学作文教学目标要有整体的认识, 吃透教材习作提示。“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给学生的指导要贵如春雨, 不多不费。既要避免开门见山, 薄情寡趣, 也要防止冗长繁琐。重写法指导, 引学生突破"构思"环节。用教材上才学习过的熟悉的内容, 对学生的写作方法进行“粗”指导, 慧心地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进行独立的作文创作, 自由表达。在一次写景的作文课上, 我引导学生《桂林山水》的写作方法, 先定自己所选景色的特点, 再围绕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材料, 学生写出的景不仅有特点, 而且层次分明。

(三) 及时反馈, “沙里淘金”讲评作文。

作文讲评重点在于激励学生学生写作的自信, 继续发扬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优势, 让学生在作文赏析中领悟写作之法。对学生的文章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善于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 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在一次写家乡的作文中, 大部分学生都围绕着家乡的美, 家乡的发展进步来写, 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和以家乡的进步为荣的积极情感。一个学生, 却写了自己的家乡贫穷落后。在讲评他的作文时, 我首先肯定了他在作文中能写自己的对家乡的真切认识, 用“穷乡僻壤”“山高路陡”等词用写出了家乡偏远落后的特点。从这个学生的作文中, 我体会出了他的内心其实很希望自己的家乡能交通便利, 物质富足。我就给他提出, 自己希望的家乡是怎样的, 怎样才能使家乡变成自己理想的家乡?他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还谈了自己建设家乡的决心。我让他将作文与课堂谈话整合。一篇写家乡, 彰显学生的独特个性和表达学生心灵的本真的作文活了。

重积累,巧提高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素材积累 语文素养

引言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其学科成绩的提高无法离开学生对于素材的日积月累。很多学生语文学习很努力,却发现成绩很难提升,其实这就是因为积累的素材不足以产生质变。为此,本文提出一些高中语文的积累方法,希望能够巧妙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积累名人资料

在日常的语文课文学习以及课外的阅读中,学生会了解到古今中外很多的大家,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仅仅对这些大家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这个最基本的了解对于学生的语文积累而言微不足道。因为一旦遇到某位大家的文章,学生是难以根据现有的作者资料来挖掘更多内容的,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关于名人的资料,比如著名作品、写作风格、生活背景、个性特色、履历等,那么再遇到这些名人的文章时学生便能够联系所掌握的名人资料来进行推断和猜想,从而对所阅读的文章主题有所感知。同时,学生所积累的名人资料也能够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并且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积累名著资料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古今中外的名著越来越多,有的是在课本上学习的名著的片段,有的则是自主阅读的名著,还有的是阅读关于名著的介绍和读后感,但是通常情况下如果不加以积累,学生会遗忘,或者将名著的作者、情节弄混,从而使名著的学习低效化、无效化。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累名著的资料,在专门的积累本子上将自己所有接触到的名著都记录下来,具体来说可以记录名著的作者、年代、国籍,也可以是名著的情节、语句,以及相关评论,或者是自己的阅读心得。当学生将这一切记录下来,积累下来,并且不断地进行翻阅回顾之后,名著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我班有一位同学十分喜欢《红楼梦》,他从高一便开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来记录关于《红楼梦》的资料,里面涵盖了很多的内容,有《红楼梦》人物关系图、《红楼梦》诗词,判词、《红楼梦》中十二钗的特点、刘心武与蒋勋等大家对于《红楼梦》的解读,同时,这位学生还在其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以及阅读《红楼梦》的感触。可以说,这是我们班上的“小小红学家”,他对于《红楼梦》的了解甚至要比老师还多,这些积累不仅丰富了他的阅读内容、拓宽了阅读视野,也对其诗词歌赋方面的能力有所增进。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多次运用自己积累的《红楼梦》知识,引经据典,大大提高了写作的水平和层次。相信,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地积累名著,势必会从名著中获益匪浅。

三、积累优美语句

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语文学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优美的语句,或气势滂沱,或娓娓道来,或含情脉脉,或逻辑严密,这些语句各具特色,读之便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会读过则忘,因此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将其积累下来,并不断地朗诵甚至背诵,便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并学会更好地表达。比如,“双眸似水,却带着谈谈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纤纤,肤如凝脂,雪白中透着粉红,似乎能拧出水来,一双朱唇,语笑若嫣然,一举一动都似在舞蹈,长发直垂脚踝,解下头发,青丝随风舞动,发出清香,腰肢纤细,四肢纤长,有仙子般脱俗气质,着一袭白衣委地,上锈蝴蝶暗纹,一头青丝用蝴蝶流苏浅浅倌起,额间一夜明珠雕成的蝴蝶,散出淡淡光芒,峨眉淡扫,面上不施粉黛,却仍然掩不住绝色容颜,颈间一水晶项链,愈发称得锁骨清冽,腕上白玉镯衬出如雪肌膚,脚上一双鎏金鞋用宝石装饰着,美目流转,恍若黑暗中丢失了呼吸的苍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飘渺虚无而绚烂。”这一段描写女子的语句十分流畅,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可以为学生在作文中进行人物描写提供良好的借鉴。又如,“转眼之间,夕阳被大海吞没了。整个天空和海洋顿时暗下来,静下来。低头望去,大海在脚下起伏着,翻滚着。海水像又黑又浓的墨汁,在无声地翻滚着,没有阵阵拍岸的惊涛,没有排排汹涌的巨浪,只有像开了锅的沸水一般翻滚的浪。一个个巨大的气泡从海底涌上来,‘哗地裂开,砸向黑漆漆的海面,四周的海水一阵沸腾,翻滚着,打着旋,纵横着,呜咽着。沉下去的越发浓重,涌起的则闪烁着炫目的青光,令人不寒而栗。”这段景色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十分形象、直观,可以为学生的写景作文提供良好的参考。当然,不同的语句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应该广泛积累,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启发。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从积累名人资料、积累名著资料、积累优美语句三个方面就高中语文的积累展开了研究。其实,积累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语文知识、语文内容需要我们加以积累,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 徐林祥.“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J]. 语文教学通讯,2008(07).

[2] 杨建强. 积累:语文学习的态度、过程与方法[J]. 龙岩学院学报,2006(S1).

[3] 于永正.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我的语文教改探索[J]. 江苏教育,2000(Z1).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感悟心得 第10篇

請樂觀、正向的看待自己的人生

只要你願意,隨時可以重來,人生馬上可以變得更美好!

我們強烈建議以下4種人購買本書:

對過去充滿疑惑

對未來感到不安

想改變目前的生活

想擁有一個更充實的人生

網路上流傳最廣、千萬部落客爭相轉載的80則寓言小故事,讓你從此脫離人生低谷,迎向生命高峰!

.順境、逆境,決定在你,改變,才是最好的選擇!

今天所犯的錯誤,造成明天的逆境!

今天做的聰明事,開創明天的順境!

面對生命中的低谷,你是否感覺無比沮喪,以為被全世界遺棄呢?

別再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緒裡了,改變心境,用新的角度看世界,就能夠開展更具潛力的美好生活,《人生隨時可以重來》帶你走出人生的低潮,引導你如何正向思考,創造自己的亮麗人生。

.我們都忘了,其實改變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你敢改變、敢嘗試,馬上就可以逆轉你的人生!

《人生隨時可以重來》用正向的思考模式,帶你面對不同的關卡,激盪出不同的新想法,翻轉未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請和開欣格格一起逆轉你的人生

1.順境、逆境,全在你的選擇

2.面對難關,唯有樂觀,才能過關

3.放過自己,饒了他人,才有美好人生……

.80則寓言小故事,用新視野看待人生。

是否很多出不去的困境,讓我們選擇要放棄,或者感覺沮喪失去重心?

是否遭遇很多挫折,讓我們想要逃避,削減我們的信心?

開欣格格帶領你打開全新視野,開創人生不同的方向。

重走红色之路 感悟井冈精神1 第11篇

感悟井冈精神

——张明

上井冈山,走红军路;

听伟人故事,明革命道理;

品红米酒,忆英雄先烈;

吃红米饭,知革命艰辛;

…… 井冈山,一座独特而又神奇的圣山,在中国革命风云激荡的历程中,她的名字,是和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那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化成了席卷中华大地的革命烈焰,继而锻造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怀着对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的崇敬与向往之情,于2011年10月24日从金寨出发,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考察学习,踏上那片曾经激励过无数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热土,去缅怀革命先烈,追循革命足迹,感悟井冈山精神。

10月26日,我们就乘坐汽车到达井冈山,改乘景区观光车到茨坪,参观茨坪红军军部旧址,到北山革命烈士陵园悼念革命烈士,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游茨坪挹翠湖公园。

进入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109级台阶,威严肃穆的纪念堂就矗立在山顶上。导游小沈告诉我们,这些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1

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登上109级台阶后进入纪念堂。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花名册。在瞻仰大厅后面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对在井冈山斗争中还有许多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后人只能为他们立一块无名碑,以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我们全体人员在吊唁大厅庄重地为先烈们默哀。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分为九个展厅,分别展出了红军时期的烈士事迹和先烈的遗物,馆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原件800多件,复制品2000多件。珍贵文物有当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和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青竹扁担等,博物馆还借助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手段,把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战斗事迹和风风雨雨栩栩如生地在九个展厅里重现。导游小沈告诉我们说,在井冈山短短两年的艰苦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大约有八万,有些烈士甚至找不到完整的尸首,考证不到他们的姓名。八万啊,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八万人战斗的场面是怎样英勇的场面,八万人洒下的鲜血足以染红井冈山的每一寸土地。

景区观光大巴载着我们向黄洋界驶去。一路上,毛泽东当年的那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彷佛一直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夏,红军在这里修筑了三个工事,还在原来一家客栈的遗址上建造了一栋红 2

军营房,布兵驻守。1928年8月30日,湘赣敌军趁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在湘南作战之机,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井冈山,扼守黄洋界的红军只有三十一团的两个连,每支枪只有三至五发子弹,情况十分危急。守山军民昼夜不停地在工事前沿堆积檑木滚石,埋布竹钉,深挖壕沟,构筑了五道防线。激烈的战斗打响后,红军发射了仅有的三发迫击炮弹,两发未响,一发正中敌指挥部,守山军民乘势枪炮齐鸣,喊杀震天,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已回来,连夜仓皇逃跑了,这就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如今,我们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虽然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震天。但我身旁的炮台和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当年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在哨口不远处,那棵毛泽东、朱德挑粮上山时曾歇息过的槲树,如今也是枝繁叶茂。此刻,我依稀听见毛泽东那浓浓的湖南乡音,能看见朱德那根著名的青竹扁担。那青青的竹扁担哟,挑起的不仅仅是粮食,他挑起的更是中国革命的前途,中国人民的命运啊!

在参观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时,一位红军女战士的事迹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战士——曾志。曾志(1911年4月4日-1998年6月21日),一位传奇的红军女战士,一位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的第一位丈夫夏明震(夏明翰之弟)牺牲时年仅21岁。当时,我党在群众路线上出现了偏差,实行“坚壁清野”,强拆民房,引起群众不满,反动分子乘机煽动,围攻苏维埃政府,夏明震就牺牲于这次**中。她的第二位丈夫蔡协民因上级组织的错误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矢志不悔为党工作,后被叛徒出卖,用生命捍卫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她的第三位丈夫就是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我党高级干部陶铸。

曾志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才40天,就因战争环境的恶劣送给了当地老乡,才做了40天的母亲啊!更让人感动的是,解放后,母子相 3

聚,官至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没有对其孩子进行任何照顾,这个孩子及其他的子孙至今都只是井冈山普通百姓,是江西千千万万个英烈家庭中的普通一族。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解放后,曾志同志保持了革命年代的艰苦作风和无私精神,她的工资除去必要开支外,剩下的用28个信封装上,去世前全部交给了党组织。

在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遗像前,我们一行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流泪,是因为我们被她的事迹所感动,流泪,是因为我们以有这样的同志而感到骄傲。

10月27日,到达湖南后我们前往韶山---毛泽东故居——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学习、成长的地方。一套普通的湖南民居,面临小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房屋,在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里,桌上依然摆放着一盏油灯,百年前的伟人就是在这盏桐油灯下激扬理想和文字,逐步描绘出了新中国的的宏伟蓝图。

在毛泽东巨幅铜像前,同志们整齐地列队向毛泽东铜像鞠躬敬礼,感受着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对毛泽东故居的参观和学习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他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真可谓:

上井冈山,走红军路;

听伟人故事,明革命道理;

品红米酒,忆英雄先烈;

吃红米饭,知革命艰辛;

看立体电影,睹血染风采;

观黄洋界,想舍身烈士;

登庐山峰顶,叹道路曲折;

窥生命奇松,惊自然美丽;

攀飞瀑绝壁,显胆略意志。

遇困难问题,见关爱精神;

玩数字游戏,显教研智慧;

搞击鼓传花,唱红色歌曲;

谈所事国事,增互信友谊;

赏大好河山,思金寨发展。

巍巍井冈山,绵延五百里。井冈山是绿色的,更是红色的。绿色是山林,红色是历史。绿色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红色荡涤了我们的心灵。

精选重走长征路活动心得感悟 第12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征沿途许多村镇,都有埋骨于斯的红军墓,这些墓冢几乎串联起了红军长征的足迹。墓中人或有名或无名,他们都曾是红军。

四川省红原县亚克夏山垭口附近,12具排列整齐的遗骨被发现时还保持着睡眠的姿势,这12位无名战士夜宿雪山时因缺氧冻馁牺牲。如今他们安葬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亚克夏山,题有“工农红军烈士之墓”的墓碑高耸在松柏之间。四川省宝兴县,当地藏族群众自发搜寻爬雪山时牺牲来不及安葬的红军遗体,抬下山来掩埋,并在坟前种了一棵松树。当地群众每逢清明、春节都会前来凭吊祭扫,并在松枝上挂上洁白的哈达。如今,这棵名为“红军伞”的盘龙松已亭亭如盖。他们没能跟队伍走下去,但他们的牺牲铺平了红军的下一步路。正如红原县日干乔湿地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上镌刻着的,取自《苦难辉煌》书中的一句话——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长征路上,很多少数民族红军战士的故事在当地口口传唱。他们民族不同,习俗各异,但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只因他们是红军。

四川省丹巴县,这里诞生了第一支纳入中国工农红军建制的少数民族武装队伍——丹巴藏民独立师。独立师师长马骏本来奉土司命令前去打探红军虚实,他看到红军夜宿街头不扰民,宁愿饿肚子也不摘老乡的果子,“他觉得这是一条好出路”,就带领2000多名藏民参加红军队伍,打赢独狼沟战斗,打通了红军北上雪山的通道。被称为“红色土司”的四川省松潘县镇坪甲竹寺土司安登榜,是羌族近代史上第一个率众参加红军的土司头人。1935年6月,安登榜率300多名羌族勇士组建“番(羌)民游击大队”参加红军。1935年8月,安登榜在带领队员筹粮时牺牲,他们牺牲翌日被发现时“浑身是刀枪留下的伤痕,周围的青草黄花都被血粘在了一起”。

长征路上,还有很多掉队的红军。他们没能随部队继续北上,流落在长征路上。但他们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出红色的花,结出红色的果。

四川省红原县居民阿尔基的公公侯德明,从小跟随全家9口人参加红军,从湖南一路行军到达四川红原,其间6个亲人相继牺牲、失踪。过草地时,侯德明因伤病掉队。在当地,他“人品比金子还金贵”,“一辈子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全乡人没有不认识他的”。红原县邛溪镇烈士陵园守墓人罗建国,他的父亲罗大学是在四川雅安战斗负伤,一路拄着拐杖走到红原的老红军。罗大学义务为烈士陵园守墓近30年直至去世,并嘱托他的小儿子继续看守烈士陵园。阆中姑娘安幺妹参加红军,在翻过夹金山后因伤病流落在小金县。新中国成立后,她带领村民抓生产、建家乡,她这一生,都喜欢别人叫她安秀英,这是当年红军战友为她起的名字。

上一篇: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考研经验贴下一篇:难忘的那一刻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