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患者范文

2024-06-29

模拟患者范文(精选4篇)

模拟患者 第1篇

关键词:病危患者,预后评估,危急值,应用探讨

危急值报告数据之所以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检验信息, 是因为其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否及程度的直接证据, 以危急值报告来评估病危患者的预后, 类似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规则内容的综合体现[1]。查阅文献资料可见危急值项目评估分析[2], 也有以死亡患者的角度来评价危急值报告的价值[3], 但都局限于检验危急值项目的临床运用, 以危急值报告来评估病危患者预后方面的文献还未见报道。本文从危急值报告的角度入手, 回顾性总结分析病危患者的病历资料, 以期能发现其间的某种联系, 从而更好地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调取, 于2013年1月1日00:00—2014年1月1日00:00前下病危通知后的住院患者共计524例的病历资料, 将其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从本院HIS系统调阅患者病历信息, 一方面记录该患者在病危期间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有无出现检验危急值, 如出现危急值则记录出现的项目和次数, 把出现危急值作为诊断试验的定性测量指标;另一方面, 记录该患者在历次病危期间病情的转归和预后, 真实的病历记录借以当作“金标准”使用。

1.2.2患者下病危后的转归大致有治愈、好转而出院或转院等预后相对良好的情况;也有因病情恶化无法逆转而死亡, 或其家属签字要求主动放弃、自动出院等预后相对不良的情况, 据此将患者的预后相应地分为不良、良好两大类, 也是“金标准”的阳性和阴性两种情况。

1.2.3从患者病危期间进行临床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发现:危急值的出现与否, 病危患者均会出现两类相对不同的预后, 出现危急值记为 (+) , 没有出现危急值记为 (-) 。

1.2.4借鉴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以病历记载资料按预后不良和良好分为两类不同预后, 与危急值出现与否作对照, 建立模拟诊断试验调查结果见表1。

1.2.5计算危急值出现后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 并分析相对应的患者群体疾病谱特征和患者科室分布特点, 以便有针对性地评估和管理病危患者。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男346例, 女178例;年龄分布从出生1 d~93岁;全院24个科室下过病危通知单, 占所有28个临床科室的85.71%;出现危急值报告的科室23个, 占下过病危通知单科室的95.83%;524例患者共下病危592例次, 在历次病危期间出现的危急值报告项目包括了涉及我院所有的11个危急值项目, 共计887项次。

2.2灵敏度, 即真阳性率=a/ (a+c) ×100%=61.44%, 表示出现危急值报告可估计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是61.44%。此类患者各科均有出现, 共计94例次, 比较集中出现在前4位的科室共计52例次, 占比为55.32% (52/94) , 包括重症医学科 (15/94) 、消化内科 (14/94) 、神经外科 (13/94) 、呼吸内科 (10/94) , 涉及疾病多为创伤致多发脏器损伤, 脑出血后脑疝形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晚期, 高龄患者重症肺炎等。此类患者病情凶险, 虽经积极治疗也难有较好的预后, 临床应注意向患者家属履行充分告知义务, 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3误诊率=b/ (b+d) ×100%=24.83%, 表示出现危急值报告可错误估计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是24.83%。此类情况也是各科均有出现, 共计109例次, 前4位科室共有65例次, 占比为59.63% (65/109) , 包括心血管内科 (35/109) 、重症医学科 (15/109) 、呼吸内科 (8/109) 和消化内科 (7/109) , 涉及的疾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肿瘤术后感染、重症胰腺炎和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肺心病等。此类患者病情危重, 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好转, 体现了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价值所在。

2.4漏诊率=c/ (a+c) ×100%=38.56%, 表示未出现危急值报告而约有38.56%预后不良的患者不能被估计出来, 涉及15个科室59例次, 前4位科室共有41例次, 占比69.49% (41/59) , 集中在神经外科 (20/59) 、心血管内科 (9/59) 、心胸外科和重症医学科 (6/59) , 涉及疾病多为脑创伤、脑出血、脑疝、脑功能衰竭、猝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及其多发转移等。实际上, 此类患者病情来势汹汹, 发病多突然, 发病前多处于正常工作和生活, 来院时即处于危急状态, 只是在检验结果中未体现。这些是危急值报告的盲区, 主要靠临床根据患者其他生命体征来进行诊疗, 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局限性不可避免。

2.5特异度=d/ (b+d) ×100%=75.17%, 表示未出现危急值报告可正确估计预后相对良好的比例是75.17%。此类情况各科均有出现, 共计330例次, 前4位科室占比78.18% (258/330) , 包括心血管内科 (161/330) 、神经外科 (49/330) 、神经内科 (34/330) 、烧伤科 (14/330) , 涉及的疾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创伤、脑出血、创伤性硬膜外出血、浅表性脑内出血、创伤性休克、热烧伤及火焰烧伤等。此类患者多属慢性疾病, 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情况, 病情不稳定, 临床更应特别注意;引入其他功能检查方面的危急值报告体系或可弥补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不足。

3 讨论

3.1从检验数据是否出现危急值来评估患者预后的文献资料还不多见, 套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进行患者不同预后同患者检验过程中是否出现危急值的相关性研究, 其方法的可行性值得探讨。本文所得出的类似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数据等仅供参考, 临床患者是否出现危急值, 其病情的评估都应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本人的病情特点, 随时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才能确保患者利益得到保障。

3.2危急值项目设置的多少, 以及各项目报告范围宽窄的把握都会影响到这几个指标的变化。尤其是灵敏度, 项目设置得越多, 出现危急值报告的机会越多, 项目报告范围设置的越宽, 成为危急值的数据越多。灵敏度越高越有利于提示临床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而这样的代价就是要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有时是难以完成的;选择一个合适的临界点非常重要。

3.3研究数据提示, 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是各种数据较集中的科室;其次是消化内科和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和烧伤科也具一定的特征。这些科室的临床医生应特别重视检验危急值的报告, 通过多种途径评估患者的病情,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检验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这些科室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要求。

总之, 危急值报告虽有局限性, 但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医技与临床沟通桥梁。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不仅能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 提高检验科职工的服务意识和临床的诊疗水平, 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4]。作为医技部门应积极完善危急值报告项目的设置, 广泛参与临床诊疗, 才能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 提升自身工作的成就感, 更能为患者的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超, 阴赪宏, 文艳, 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病情严重度评分及预后评估系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2, 1 (2) :84-90.

[2]李军, 杨爱慈.某医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评估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6 (6) :412-414.

[3]路卯, 张晋会, 王晋霞, 等.死亡病例危急值和部分检验数据的观察[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 24 (14) :2099-2101

模拟患者 第2篇

1 一般资料

六个病区定编床位各40张, 每病区护理人员都是16名, 床护比为1 ∶ 0.4, 护理人员均为女性, 年龄在23~42岁, 平均年龄31岁, 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 主管护师17人, 护师53人, 护士24人, 本科学历54人, 专科学历42人。

2 方法

2.1 制定护士各层级标准

根据综合能力考核结果, 结合护理人员学历、职称等情况, 科室将临床护士分为4个层级, 辅助护士:着重于基础护理。初级责任护士:护理专业毕业, 在相应专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士, 着重于重症患者护理。高级责任护士:护理专科及以上学历, 通过护师资格考试4年以上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在相应专科从事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注册护士, 着重于整体护理和教学。专科护士:护理专科及以上学历, 通过主管护师资格考试3年以上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在相应专科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注册护士, 承担科研和专科护理[2]。

2.2 制定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

辅助护士岗位职责:在上级注册护士指导下, 按分级护理要求, 协助完成低技术性基础护理工作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

初级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1) 在上级责任护士指导下实施分管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 (2) 按要求完成病情观察及护理记录。 (3) 参与急危重患者抢救配合, 参与重危患者护理会诊和护理个案讨论, 参与常规性护理查房、护理教学查房。 (4) 协助高级责任护士完成临床教学任务。参与并指导辅助护士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

高级责任护士职责 (1) 在上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负责分管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 (2) 组织急危重患者抢救, 及时检查下级护士的护理记录, 修改完善护理工作流程, 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持续质量控制。 (3) 组织或主持护理业务查房、护理教学查房、重危患者护理会诊和护理个案讨论, 参与护理科研。 (4) 承担实习或进修护士临床教学任务。

专科护士岗位职责: (1) 参加护理部的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 主管相应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的工作, 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2) 制定并审核所在专科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 (3) 参加医疗查房, 参与危重症、疑难病例讨论, 分析患者的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 (4) 组织院内护理会诊, 解决疑难问题, 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5) 掌握本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推广和应用护理专科新成果、新技术。 (6) 开设专科护理门诊, 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

2.3 护士具体分层级方法

采用模拟患者护理技能考核划分护士层级。从对病史的采集、护理体检着手, 要求护士系统地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汇报病史, 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 找出该患者的护理要点, 先解决患者基础护理问题, 同时情景模拟突发病情变化或并发症的处理, 加上相应专科护理操作演示等, 重点考核护士的专科知识、操作技能、应急水平、交流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综合能力。模拟患者护理技能考核分三部分:基础护理25分、专科操作演示35分、突发病情变化或并发症的处理40分, 每项都涵盖交流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综合能力。

具备初级及以上层级的护士可申请参加模拟患者护理技能考核, 以模拟考核成绩作为层级划分的最终标准。达到规定成绩以上人数多的, 按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每半年考核一次, 竞争上岗, 动态管理。考核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医院护理质量操作组成员、科主任或本科室医生一名。

3 效果

3.1 护士满意度提高 (见表1)

(﹪)

3.2 患者满意度提高 (见表2)

(﹪)

3.3 护理质量提高 (见表3)

(﹪)

4 讨论

通过模拟患者护理技能考核方法, 划分护士层级。

4.1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可以客观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 是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金标准。结果显示,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实施分层级管理后, 临床护理工作有条不紊, 病区护理工作任务按质按量 完成[3]。在岗位职责明确的前提下, 护士提高了服务意识, 由被动的服务转变为积极、主动服务, 患者的基础护理得以落实, 并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因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4.2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此方法注重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 责任组长竞聘上岗让护理人员有了更多的学习动力和工作动力。护士不再是被动执行医嘱, 而是一个计划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 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护士的价值, 大大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4]。

4.3 合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 提高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

要求护理组长和高级责任护士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低层级护士提高岗位技能。通过优化排班, 合理调配人员, 新老搭配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传、帮带作用, 每个人工作起来都得心应手, 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士的潜能, 合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 .北京:卫生部办公厅, 2010.

[2]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4) :243.

[3]罗月英, 吴锦梅.责任护士竞争上岗的做法和体会.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2) :52-53.

模拟患者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3级临床专业86名5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将其分成两组, 即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3名。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妇产科美容教学, 试验组采用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以示教为主的见习带教方法。

1.2标准化病人的选择及培训

从妇产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和住院医生中选择10名优秀志愿者作为标准化患者 (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 SP必须具备充分的相关理论知识, 并能生动模拟出患者的表情、体态等, 同时还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记忆能力, 保证多次模拟的一致性和重现性[2]。然后对其集中培训, 由于其临床工作经验较多, 对所模拟的病例情况掌握深刻。10名SP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病种, 并由临床带教教师进行适当调整和分工, 建立SP数据库。

1.3模拟诊室的准备

需根据具体见习内容准备好模拟训练室, 如模拟产房、 妇科诊室、产科诊室等。由本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置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1.4教学内容

1.4.1病案准备由妇产科教研室以人民教育卫生出版社编写的《妇产科学第7版》为依据, 按照教学大纲需掌握的内容, 选出妇产科美容方面的常见问题, 以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学生学习病例的起点, 结合大量诊断信息, 编写典型病案。并根据临床病例编写SP剧本、SP考试病例题目及SP培训测评表, 同时还需编写SP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及OSCE考核表。

1.4.2患者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试验组对SP问诊, 问诊内容是关于妇产科美容方面的问题。于模拟诊室对准备的仿真模型查体, 由SP根据学生诊断提的问题进行回答。学生根据患者病史和检查的体征, 计划初步诊断及诊疗方法。

1.4.3带教老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 能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重点查体, 明晰阳性和阴性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意义, 特殊检查的安排次序和效价关系, 最后给学生发放评议调查表。

1.5教学效果评定

两组的学生在见习结束时均给予完整病例书写考查、教学满意度调查、理论考试及OCSE考核。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以t<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教学满意度调查

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 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0.7%,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6.0%, 两组数据经统计分析,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见表1。

2.2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进行成果考核, 通过统计分析, 两组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见表2。

3讨论

医学生教育应以服务临床为主要目的, 传统的临床见习主要形式是带教老师示范讲解, 学生被动接受, 仅仅聆听与观察不能很好地理解运用所教的临床知识, 学生无法有效掌握体查技能。对于妇产科患者, 因难以避免教学内容涉及个人隐私, 难以提供病史或体格检查, 造成学生实践机会减少[3]。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本院此前已将标准化患者运用于妇产科的临床教学研究, 并证明了标准化患者在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次研究将标准化患者和医学模拟教育相结合投入到妇产科美容教学中, 效果显著, 学生在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技能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标准化患者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轻症患者或正常人, 经过标准化系统培训后, 可准确表现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复制较真实的临床情况, 同时发挥患者、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角色。标准化患者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问诊及沟通的机会, 大大提高了医学生对于常见病病史的采集水平和问诊技巧。选取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或研究生作为SP, 不仅省去了复杂的专项训练, 还可较好地扮演教师的角色, 把结果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学生, 给予其现场指导和讲解, 指出错误, 巩固了理论基础知识[4]。

医学模拟教育 (Med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指以高科技为依据, 将计算机技术与临床解剖学相结合, 创设的数字化人体三维模型, 兼具生物物理学特征, 实现了人体形态、机能的数字化描述, 为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极好的模拟实践环境, 使原本无法在病人身上进行的基础技能在模型上进行操作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相结合的临床教学应具有整体性的概念, 强调“情景”、“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大元素[5]。将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起来, 建立典型案例, 模拟真实临床环境, 完全符合教学策略。医学模拟教育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并且由于更加符合医学伦理学, 避免了见习过程中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 将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妇产科美容教学的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何将其优势发扬光大, 推动传统医学教育的改革进程, 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 还需要继续研究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在妇产科美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3级86名5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将其分成两组, 即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3名。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妇产科美容教学, 并对其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定。结果:采用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的方法较传统以示教为主的方法, 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成绩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在妇产科美容教育中采用标准化患者结合医学模拟教育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关键词:标准化患者,医学模拟教育,妇产科美容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于, 徐明娟.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6) :587-588.

[2]程春霞, 薛敏, 夏爱斌, 等.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在八年制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4) :649-650.

[3]刁晓娣, 王蕾敏, 陈英, 等.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3) :76-77.

[4]吕世军, 谷朝霞, 王廷华, 等.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构建[J].医学综述, 2009, 15 (16) :2546-2548.

模拟患者 第4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典型患者的筛选

实施前, 由学术指导专家组按照教学计划筛选典型病例。实施过程中, 结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实际情况, 本着充分尊重患者权利的原则进行筛选。并与患者签订教学知情同意书, 给与 (风险) 劳务报酬。

1.2 SP志愿者

SP志愿者的招募。在校内外及网上招募SP志愿者, 要求热心于医学教育事业, 工作认真负责, 有一定奉献精神。能根据教学考试需要的时间, 随时来医学院服务。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会方言者优先。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不限职业, 最好没有医学背景。不限性别, 年龄20-60岁均可。身体健康, 未患过传染性疾病。不排除个别人为真实的患病者。

SP的培训。使其从症状体征到神态情绪都是形象逼真的“病人”, 能展现出病人的常见痛苦表情、体态、情绪和心情, 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熟悉各种阳性症状、体征时还能学会怎样与病人良好的交流, 怎样抚慰病人, 怎样在病人烦躁和痛苦时能准确快捷的采集到病史和阳性体征, 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营造一种非常和谐与协调的气氛。学术指导专家组根据教学计划选定SP病种, 各教学组编制相关病种SP“剧本”, 各教学组组织SP学习剧本, 见习相关病种, 组织SP演练, 由各教研室对相应病种SP进行修正。协调组总体协调。

1.3 以仿真模拟人为中心的模拟病房的建设

购买仿真模拟人60个及其它相应配套硬件。模拟病房由专人管理, 管理人员负责模拟病房的模型及其他临床诊断和治疗仪器的维护以及技术培训等。

1.4 研究对象

第四军医大学2004级本科实习学员, 男生98人, 女生60人, 共158人。临床教学同前几年, 以课堂讲授为主, 临床实习以床旁教学为主。2005级本科实习学员, 男生102人, 女生69人, 临床教学采用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1.5 三结合临床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2005级本科实习学员共171人, 采用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让学员在医学临床模拟病房开展临床模拟学习, 比如小组合作抢救、模拟查房、病案讨论、单人急救等。然后在SP身上进行下一步临床教学, 完成在模拟真人身上不能实现的教学, 最后让学员接触同意接受临床教学的患者, 由带教老师在患者身上给学员说教, 示范, 供学员学习, 此时学员已经基本熟悉了相关教学内容, 所以在真正的患者身上, 其表现也较上几级学员好, 患者普遍可以接受。最后再对学员进行临床考核, 具体考核内容见表1。

2 结果

2.1 学员对三结合模式的态度

在考试结束后, 我们对171名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了解学员对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态度。171名学生中, 100%的学员表示接受并喜欢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认为应该推广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临床结业考试成绩, 采用两样本间计量资料的t检验。设定α=0.05。对于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 采用两样本间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设定α=0.05。

2.2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为近期效果评估和远期教学效果观察。其中, 近期效果评估主要通过临床结业考试成绩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发现2005级学员临床结业考试平均成绩较2004级学员高 (P<0.05) 。远期教学效果观察, 主要通过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和工作后单位反馈意见进行评估。分别统计2004级, 2005级学员执业医师考核通过率, 发现2005级学员执业医师通过率明显高于2004级 (P<0.05) 。工作后工作单位普遍反应2005级学员较前几级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强 (见表2) 。

3 讨论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阶段。临床实践教学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医患交流能力、基本的临床技能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教学, 可能对医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工作习惯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 甚至影响到其一生的从医之路。而完善的临床实践教学设施, 充足的临床教学资源, 是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社会条件下, 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如:①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要求有数量不断上涨的病例用于临床实践教学;②随着社会的进步, 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健全, 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法律及伦理的极大冲击, 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过去大都是请病人帮忙做“道具”, 但不久前开始实施的《执业医师法》彻底禁止了这种做法;③临床实践教学的阶段性, 可能使某个时期无教学所需的病例;④病人不合作, 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使临床可以应用的病例资源逐渐减少。这种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 需求增长与可利用资源较少之间的矛盾, 严重制约了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注:①请将你的意见在相应栏目中打“√”;②本表满分为15分;③本表由教研室暂时存档。

我们将“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中, 以评价其教学效果并摸索更为完善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 “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标准化病人和教师则扮演了辅导者的角色。学生、标准化病人和教师间是互动的。由于课堂情境类似于真实的诊治过程, 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大为提高[2]。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学生认为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近期效果评估, 通过临床结业考试成绩进行前后对照分析, 发现2005级学员临床结业考试平均成绩较2004级学员高 (P<0.05) 。远期教学效果观察, 2005级学员执业医师通过率明显高于2004级 (P<0.05) 。工作后单位普遍反应2005级学员较前几级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强。

规范标准的临床技能操作是一名合格临床医师所必备的能力。在医学生从基础学习向临床学习的导入阶段, 必须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但是目前临床教学资源不足, 政策法规限制及病人教学中的不配合等原因, 使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教学很难开展, 导致目前临床教学陷入尴尬境地[3]。使用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克服了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缺点, 不仅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 而且有利于病人健康和医学科学发展。

应用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解决了长期以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医学生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只侧重于学习和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然而, 临床医生面临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并需与他们进行良好的交流, 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系统的进行心理指导的知识与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理论方面的传授, 不能全面满足对学生多方位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4]。可以利用SP设置有关心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与SP亲密接触, 亲身体验各种人文方面的问题, 为将来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由此可以培养及检测学生该方面的素质能力。例如, SP可以向学生提问:“我得的是癌症吗?”, “你可以为我隐瞒病情吗?”, “我得了肝炎, 怎样与家人及社区居民相处呢?”, “我要做手术, 该向医生送红包吗?”等等。由此,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索, 得出不同的答案。SP可有意设置障碍, 模拟特殊病人如恐惧、忧虑、愤怒、敌视、不合作等, 训练学生应付各种特殊情况的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病人、安慰病人, 如何消除病人的顾虑, 尊重病人的隐私, 从而取得其信任, 进一步加强沟通技能练习, 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5]。

医学临床模拟病房的构建, 使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操作得以更好地结合, 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完善。可开展系列的学习方式, 比如小组合作抢救、模拟查房、病案讨论、单人急救等。受训者在这里可完成不同的培训目标, 如医学生的物诊课、各学科基本临床操作技能的练习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全科医师及专科医师可进行相关临床操作的反复训练,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 等。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临床经验, 培养他们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教学方法, 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摘要:目的为缓解当前临床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病例少、床边教学病人不配合、病例教学综合性较差、学员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 我们在临床教学中, 试行了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对我院2005级本科学员实行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并与接受原临床教学方法的2004级本科学员进行比较, 主要通过临床结业考试成绩, 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2005级学员临床结业考试平均成绩较2004级学员高 (P<0.05) 。2005级学员执业医师通过率明显高于2004级 (P<0.05) 。结论患者、志愿者、仿真模拟人三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教学方法, 需要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仿真模拟人,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Wettach GR.A standardized patient enrolled in medical school considersthe national clinical skills examination[J].Acad Med, 2003, 78 (12) :1240.

[2]Birndorf CA, Kaye ME.Teaching the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to medi-cal students by using a standardized patient in a large group setting[J].Acad Psychiatry, 2002, 26 (3) :180.

[3]万学红.北美医学院应用标准化病人教学与评估的现状调查[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1994 (4) :182-184.

[4]Guiton G, Hodgson CS, Delandshere G, et al.Communication skills instandardized patient assessment of final-year medical students:a psycho-metric study[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 2004, 9 (3) :17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模拟患者】相关文章:

关于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中护理干预的研究与探讨09-20

患者配偶05-05

患者信任05-05

疟疾患者05-30

患者需求06-05

眩晕患者06-12

超重患者06-14

出院患者06-14

喉癌患者06-17

肝脏患者06-22

上一篇:海事通信下一篇:数控切削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