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教学设计范文

2024-05-21

比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比赛教学设计 第1篇

《比赛》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启发。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词语、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能够仿写句子。3.情感目标:懂得“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仿写句子。

2.在理解小猫的话的基础上明白:不要以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课题“比赛”,指名读。

(师:谁认识这两个字?你能用响亮的声音读给大家听吗?生:比赛 师:你的响亮,你能带大家读一遍吗?)

2.比赛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你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3.(生:跑步比赛、唱歌比赛、跳舞比赛….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如果让你选,你想和别人比什么?为什么?)4.在一座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这一天,阳光明媚,麻雀、兔子和青蛙三个好朋友也准备来一场比赛。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课件相继出示麻雀、兔子、青蛙图片,并板书“麻雀、兔子、青蛙”)5.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之后请认真思考:麻雀、兔子和青蛙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呢?)

二.讲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我也想把这篇课文读给你们听。)2.(同学们听得可认真,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麻雀、兔子和青蛙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呢?

生:麻雀、兔子和青蛙在一棵大树下商量比赛的事情。(师根据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3、指名读句子。(师:谁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师:你的声音真响亮,“商量”

这个词谁会读?指名读。但是“商量”放在句子中要读出轻声,比如“咱们商量商量。”)

全班齐读句子。(咱们全班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这一段齐读一遍。)4.句子告诉我们是谁和谁在大树下商量比赛的事情?

生:麻雀、兔子和青蛙。

5.课件出示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_________。

(师:看看谁是最不怕困难的孩子,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什么、什么和什么在干什么?你们说得可真好!)

6.它们商量出结果了吗?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生:它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师:全班齐读一遍。生:它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师: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词“没完没了”,这是一组ABAC形式的词语,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多少? 生:走来走去,无边无际,又大又圆,一心一意,游来游去.....师:其实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咱们一起来读一读。7.课件相机出示ABAC形式的词语,全班齐读。8.他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它们到底想比什么呢?

9.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对话,并板书“飞、跑、游” 麻雀说:“咱们比飞!” 兔子说:“咱们比跑!” 青蛙说:“咱们比游!”

10.麻雀为什么要比飞?(生:它认为自己飞的本领大。)

师:是啊,它认为自己飞的本领能超过兔子和青蛙,所以它说出这话时有点骄傲、神气,那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呢? 生:骄傲、神气的语气。11.指名读麻雀的话。(谁来当小麻雀,读出它说话的语气?/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仿

佛看见了小麻雀那神气的样子。)

全班齐读。(咱们全班一起来当当小麻雀,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12.兔子和青蛙也认为自己的本领不错,你会读出它们说话的语气吗?(师: 请你们自由的读读它们说的话,一边读一边体会,看看怎么读会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分角色朗读。(现在我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扮演麻雀、兔子和青蛙,模仿它们说话的语气,谁愿意试试?你们演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神气的样子。/没读出神气的语气来,老师希望下次你能大胆一点)全班齐读。(咱们一起来模仿。)

13.这么比好不好?(生:不好。)

为什么不好?(生:因为这样不公平。生:因为它们的本领不一样。)

是啊,他们都想拿自己最厉害的本领来比赛,所以意见不能统一,于是他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

三.感悟小猫的话

1.师:它们的争吵把谁招来了?它说了什么?

生:这样比你们都能得第一名。我想,麻雀找大雁比飞,兔子找羚羊比跑,青蛙找小鱼比游,那才好呢!(生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2.(你们真会读书,我请女生一起来把小猫说的话读一读)女生齐读。3.师:小猫为什么说这样比他们都能拿第一?

生:因为他们都是拿自己最厉害本领的去比。

师:小猫让他们去与哪些动物比赛?

生:麻雀找大雁比飞,兔子找羚羊比跑,青蛙找小雨比游。(板书:大雁、羚羊、小鱼)师:是啊,麻雀找大雁比飞才能飞出高低,兔子找羚羊比跑才能知道谁厉害,青蛙找小鱼比游才知道谁游得最快。

4.师:从它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师:不应该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找到差距,从而不断进步。

过渡句:多懂道理的小猫啊,知道不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多自信的小猫啊,它明白想要得到进步就得和比自己厉害的人比;多热心的小猫 啊,把自己明白的道理豪不保留的告诉别人。

5.(师:他让麻雀、兔子和青蛙懂得......)

课件出示句子: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生朗读。

师:同学们,小猫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它有什么优点值大家去学习? 生:热心、乐于助人。()

四.拓展 过渡句:森林里有这么多动物,麻雀还可以找谁比飞?兔子还可以找谁比跑?青蛙还可以找谁比游?

1. 课件出示: 麻雀_______比飞? 兔子_______比飞? 青蛙_______比飞?

小结过渡:同学们懂得可真多!是啊,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这样不好。听了小猫说的话,受到同学们的指教,麻雀、兔子和青蛙是怎么做的?

五.教学最后一段 1.指名读。(谁来说说?)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他们三个听了,都点点头。3.全班齐读。(咱们一边读一边做点头的样子吧!)

师:如果你是麻雀、兔子或青蛙,听了小猫的话后,你会怎样想? 指名汇报。

(课件:不应该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4.是啊,他们都明白了,他们会对小猫说什么? 指名说。生:麻雀说:“对,要比就和高手比。” 生:青蛙说:“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这样不好。” 生:兔子说:“小猫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5.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比赛,希望你们都能记住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比就和高手比,那才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的自豪与喜悦。6.熟读课文读中回味。(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比赛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小学:

为推动我区近五年塑型音乐、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促进新教师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我校于2015年5月举行小学近五年塑型音乐、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评比,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出一、二等奖若干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教学设计内容围绕“新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主题。

2、教学设计须体现新课程下的新理念、新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等七项,字数在2000-3000字。

3、文本格式要求:教学设计请用电脑打印,使用word文档,用A4纸,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cm;黑体,小二号;作者单位姓名:宋体(加粗),小四号;正文:宋体,五号。文章标题下面必须给出作者单位、姓名与联系电话。电子文件命名要求:学校名+教师姓名,并务必以“附件”形式发送到sj2002@126.com电子邮箱,并且教学设计请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3份交进修学校宋娟老师,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5年5月12日。逾期上送及抄袭的教学设计一律不予评奖。

附名单:

1、“塑型工程”新任小学音乐教师

许雪芝 叶首瑜 殷平之 王雪娇 黄 文 张映赟 陈荧娜 郑家崴 翁 婧 潘 琳 李玉兰 张婕帆 王丽玮 魏 煌

2、“塑型工程”新任小学美术教师

张文娴 马莉花 冯月飞 林德烔 蔡南希 赵欣瑜 祝鸿雁 骆锦霞 丁 琳 陈 倩 丁锦惠 魏晓玲 郑 婧 张凌燕 杨 娜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比赛巧用“罚” 第3篇

一、罚“时”

罚“时”, 即罚“时间”。在进行教学比赛时, 当遇到那些“高水平”队员们不顾全队的合作, 只顾自己表演时, 可以借助水球比赛中的“罚时”规则对学生进行“处罚”。具体做法:在比赛时, 如发现某个学生出现“单打独斗”而不愿与其他学生合作的情况时, 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罚时”, 如, 罚下场30秒~2分钟不等的时间, 让其在场下反省, 同时观察场上其他学生的表现, 从而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及时地加以改正。

二、罚“分”

罚“分”, 即罚“分数”。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适当修改比赛的规则, 让能力强、技术好的学生多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把机会留给自己的队友, 让队友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如, 在进行球类比赛时, 教师可以把规则修改为:能力强的学生依靠“单打独斗”取得的分数不计入总分, 相反要从本队所得分中扣除相应的分数;而由能力强、技术高的学生组织投入的球, 可以加倍计分。这样既能培养能力强的学生的组织才能, 发挥出他们的水平, 又能使得全体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罚“动”

罚“动”, 即罚“劳动”。具体方法:教师可以让“犯错”学生下场做一些杂活。如, 当“球童”, 给比赛的学生捡球、递水或递毛巾等;同时, 还要让他们认真观察比赛的情况, 并在比赛结束时向教师汇报比赛的情况。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有所改正时, 教师可以再次安排他们上场。

四、罚“坐”

罚“坐”, 即罚“坐冷板凳”。具体方法:教师可以对“犯错”学生实施“冷”处理, 即在活动时不安排他们上场, 就像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队员一样, 尽管能力强、水平高, 但因为喜欢“单打独斗”, 往往被放在“冷”板凳上, 而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保证能改正坏习惯时, 再安排他们上场。

五、罚“牌”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4篇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5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

(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的上面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

(再请同学摸水壶把。)

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

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传热比赛吧!(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

(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小勺?如果我们做小勺的传热实验,需要什么实验材料呢?(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出示塑料、木头、金属材料制成的小勺。)

2.学生预设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并找出自己小组所设计的方案的不足加以改进或补充。)

3.师明确实验要求。

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切不可用手直接触摸杯中的热水,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分工合作,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适时加以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谈谈你们的实验结果?(生汇报,师适时板书: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6.教师小结:

根据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传热材料分为两种:像铁勺这种导热比较快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种导热比较慢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

1.启发谈话。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导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要好一些。你们知道的金属材料都有哪些?请同学想一想,这些材料传导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铜丝、铝丝和钢丝这三种材料,根据这几种材料,我们能预设出一个导热比赛实验方案吗?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并找出自己小组所设计的方案的不足加以改进或补充。)

3.明确实验要求。

为了知道哪种金属导热速度快,实验时有的同学可能会选择用手触摸来判断,所以请大家准备好冷水,把加热完的金属丝放到冷水中,避免手被烫伤。

4.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适时加以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6.教师小结:

从实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金属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有的导热快,有的导热慢。到底哪种金属的导热速度最快,哪种最慢,不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探个究竟。

(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

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师:在这些实验装置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

3.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观察到的现象?(生汇报观察结果。)

4.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本节课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它的精神。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小勺?并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汇报展示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其次是本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汇报、交流展示。在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再次是在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第5篇

l、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让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教学重点: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教学难点:从列表、画图的方式中寻找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的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学校举行拔河比赛,要我们一---六年级参加,请你帮助体育老师算一算要比赛多少场?(同时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举行拔河比赛,六年级四个班如果采取淘汰制的方式进行,要决出冠军,一共要进行几场比赛?)

2、生:采用淘汰制进行的,总共进行了3场比赛。学生汇报,不全面的互相补充。

3、对淘汰制这种形式的比赛你是怎么理解的?(可以画图说明)

4、师问:如果现在有2个队伍采取淘汰制比赛,决出冠军,需要几场比赛?3个,5个,n个队伍呢?你是怎么想的。

5、生:根据前面的回答可以看出,淘汰赛比赛场次,就是比赛的数量减去一。

6、小结:怎么得出计算规律的。

二、研究规律

1、出示题目引入课题。

(1)出示试一试:如果在运动会上,不采用淘汰赛的方式,而是每两个班级间都进行一场赛。(出示题:学校运动会,六年级四个班进行拔河比赛如果每两个班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几场比赛?)这是采用什么形式比赛的?(单循环制)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试一试吗?

学生尝试后,师小结:看来,以前用过的画图法、列表法还是非常直观简洁的,能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比赛的场次了。(2)再出示:

79附小六年级有8个班也要进行拔河比赛,如果每两个班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如果比赛的班级换成了8个,那么应该怎么计算呢?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规律,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小组。

导入,这个问题比刚才的复杂了,如果再按照以前的方法,合适吗?那怎么办?。计算单循环制比赛场次,是不是和淘汰制一样呢,也存在什么规律呢?规律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可以2个人或4个人一个小组进行研究

3、请小组同学来汇报找到的规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师作适当的提问或点拨,帮助理解其中的关键。)老师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怎么做的,到前面汇报过程和结果:用什么找的规律就用什么汇报。)

4、师生小结,学生谈收获,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列表、作图的策略。不仅仅是解决类似比赛场次的问题。师点拨重点。

三、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谈收获,并完成试一试的练习: ⑴有7个小朋友,每两个人之间都要通一次电话,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打了多少次电话? ⑵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10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

⑶学校的12支球队进行篮球比赛,平均分成2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中,每2支球队要进行一场比赛。12支球队在小组赛中一共进行了多少场比赛?

⑷某铁路局从甲站到乙站台票共有 5个火车站(包括甲、乙站),铁路局要为这条路线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往返车票是不相同的。)⑸8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两两配对进行淘汰赛,要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2、想一想:

⑴寒假中班级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系方式。一旦有事,先由老师同时通知两位中队长,这两位中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如果每同时通知两个人共需1分,6分可以通知到多少名同学?

⑵小龙师傅办武馆教学中国武术,收了10个徒弟。他们练成本领后,又各收了10个徒弟。徒弟练成后,仍又各收了10个徒弟 ……照这样下去,到第5代传人时,一共有多少人学习了中国武术?到第10代传人时,一共有多少人?

四、拓展练习。

教学设计比赛通知 第6篇

教育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及微课视频

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中学:

根据教研函【2014】205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生物教学研究,认真总结、交流中学生物老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经研究决定,组织2014年全县初、高中生物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微课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准确,突出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

2.立意新颖,能体现学科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探索、新成果,提出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

3.能关注学科教育教学的最新进展,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有自己的思考与研究,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论文字数以3000左右为宜。

二、教学设计要求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课堂探究活动设计质量较高,能注意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关系。

2.对教材重点难点分析准确,教学内容设计能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3.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具有创新性,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体现教者的教学个性与风格。

4.教学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能从学校教学条件出发,积极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对同类学校教学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

三、教学案例要求

1.主题鲜明、中心突出,事件发生背景交代清楚,人物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到位,语言表达明晰、生动活泼。

2.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四、微课要求

报送的微课材料应包含教学微视频,与微视频相关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

1.视频时长为3—8分钟,视频格式为flv或mp4等格式。视频质量要求图像稳定、构图合理、镜头运用恰当、录制声音清晰。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

2.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3.多媒体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参评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完成,尚未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和未获市级以上奖励的,内容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每位老师限报一件作品。

2.参赛老师须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注册,并将参评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上传至该平台,否则不予评奖。

3.我县生物教师完成的教育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电子稿以及微课视频于11月20日前发至邮箱XXXX。其中教育论文,教学设计上交纸质材料5份。

4.我县将组织评委对上报材料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优秀作品将送滁州市参评。

联系人:惺惺惜惺惺 电话:XXXX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第7篇

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我校也开展了学先进比先进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能够把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使我们的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具体现实的生活中来。下面结合《传热比赛》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传热比赛》。

【教学设计理念】

1、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通过我们身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2、规范细节,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应以学生的试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在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以达到受用终生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理解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两种类型。理解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材料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教师演示材料: 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蜡烛、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

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学生质疑:

4、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式引入,让学生在借助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那个解决问题,能更加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有效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来自生活,)

(二)、探究活动一: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 师:有了疑问,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设计意图:用拍手提示同学们迅速从讨论状态回到课堂,既不统一强制,又能防止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提出实验要求时,“要求”二字先入耳,避免学生无目的行动。)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重点提示:

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各小组的不同设想和对存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碰撞,使实验设计得以完善。同时借助生活材料,使内在的“热传递”得以外显,形象直观、方便观察。)

4、学生实验探究。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 汇报要求:要想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对前面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发言,相同的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取消发言权。

(设计意图:利用对汇报要求中的评价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倾听,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品质。同时利用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6、教师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同一个现象:,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向温度低的地方,像这样在固体中传递热的方式科学上称为传导。(板书:传导)。

7、解释生活现象:现在,谁能解释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师谈话:其实,像这种传递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在生活实际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利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从科学探究再次回到生活中来。此环节中,如果学生提到勺子,教师要注意加以利用,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探究活动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相同吗。

1、引出探究话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勺子,生活中的汤勺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解释。师:从同学们的解释中老师听出一件事来:不同的材料,传递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来通过实验模拟看看。(师出示装有实验器材的杯子)我把各种不同的材料装进杯子中,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热汤?(热水)好,老师给你提供热水,记住,实验完后,把热的和不热的物体分开,这样方便汇报。

3、学生验证。

4、学生汇报。

提出汇报要求:这次我们汇报的要求有所改变。因为每个小组的实验材料都不相同,所以其他小组汇报时,要认真倾听,相同的内容标出来,不再汇报,他有你们没有的内容,听清记在脑子里,这是你们向同学学得的知识。他没有你有的内容,请你起来补充,让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好吗?

(要求目的:利用汇报环节,继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优良习惯,同时也渗透了善于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5、教师小结: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到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其实,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活服务:当需要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得不良导体材料。你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6、解释生活现象:还是让我们回到厨房中,探索一下厨房中的科学吧。(件播放铁锅、铁勺图片)

(四)、课堂评价:

(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整理、反思。)

(五)、拓展活动:

师:人类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道理,提高科技水平,反过来,又用发达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套用一句话,就是来自生活,服务生活。你们愿意用自己的智慧改善我们的生活吗?好,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家杯子厂进行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发现:现在市场上适合小学生用的、活泼可爱的、便于携带的、不怕磕碰的、还要不能烫手的杯子太少了,于是就想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小学生专用杯,现在正在征求设计稿,你们能用自己的知识设计一款符合要求的新型杯子吗?那就请你们课下完成这项任务。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用品设计,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教学反思】 通过《传热比赛》这一典型课例的教学实践过程,对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科学学习回归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把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在科学课堂上彰显生活特色,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生活废物中选取实验材料,体现生活中处处、时时可以进行科学探究。二是在实验探究的实施过程中,借助生活情景和经验,促进有效问题的产生,明确研究方向。三是从生活问题入手,到生活问题结课,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比赛教学设计 第8篇

由于排球是一项对抗性与技术性较强的球类项目, 击球动作既不来源于日常生活, 也不来源其它体育比赛形式, 中学生对于排球的技术不能很好的掌握, 控制球的能力比较差, 导致在比赛过程中来回球次数过少, 往往发过去的球就很少能击回来, 甚至发过去的球就可以直接得分。并且在比赛中缺少比赛的连续性和精彩性, 更加降低了学生的比赛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中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参与, 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比赛兴趣。

近年来, 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中学排球课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通过检索, 目前国内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研究较多, 但具体到排球教学方面的报道却非常少, 没有发现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比赛规则进行修改的报导, 更没有人通过教学对比实验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自定义比赛规则”是指在不改变排球比赛技术要求和战术安排的前提下, 对比赛规则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来降低学生对排球技术的要求, 从而降低比赛难度, 以适应技、战术能力较差的学生参加比赛的需要, 达到增加学生参与比赛兴趣、提高比赛质量的目的。“自定义比赛规则”的设计与运用, 充分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理念, 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以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最终目的。为此, 本研究将通过教学对比实验来进行求证, “自定义比赛规则”在中学排球教学比赛中是否具有可行性, 是否能够真正达到增加学生比赛参与兴趣、提高排球比赛质量的目的, 力求为提高学生排球比赛兴趣提供有效的方法, 进而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兵山市第一中学初中三年级两个班男生 (共60人) 。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 实验1:确定排球比赛规则修改内容

(2) 实验2:教学对比实验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学生的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比赛规则修改内容的确定

为了确定排球比赛规则修改内容, 在教学对比实验前,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设定了发球区前移、允许四次击球、降低球网高度、允许连击和允许球落地一次后再击球 (注:当球落地反弹一次, 允许再次击球, 反弹两次以上算失分, 此项参考网球规则) 等5项修改内容, 将这5项修改内容分别运用在学生教学比赛中, 进行了5场教学比赛, 通过出现次数、成功概率和学生反映等指标来验证其对比赛连续性的影响。在比赛过程中, 对相关数据作了统计, 并于比赛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了现场调查。测试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在设定的5项修改内容中, 发球区前移、允许四次击球、允许落地一次后再击球等3项出现的频率较多, 而且成功率较高, 学生反映很好, 并且学生对降低球网高度的反映也比较好, 因此我们采用这4项自定义内容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2.2 教学对比实验相关数据分析

在教学对比实验正式开始前, 对照班与实验班均采用正式比赛规则进行教学比赛, 在比赛中对来回球次数进行统计。2周 (4次课) 后, 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进行比赛满意感调查。正式实验开始后, 对照班采用正式比赛规则进行教学比赛, 实验班采用自定义比赛规则进行教学比赛, 在比赛中对来回球次数进行统计。2周 (4次课) 后, 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进行比赛满意感调查。

2.2.1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比赛满意感比较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实验前, 对照班与实验班对排球比赛满意感没有显著差异, 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都较低, 比赛没有连续性和可观赏性, 更谈不上高水平的比赛。

2.2.2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比赛来回球次数比较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在实验前, 对照班与实验班在比赛中的来回球次数没有显著差异, 比赛效果较差, 往往发过去的球就可以直接得分, 有时很难发过球网造成对方得分, 使得比赛枯燥, 没有可观性。

2.2.3 实验班实验前后比赛满意感比较 (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比赛满意感差别高度显著。这说明, 没有修改排球比赛规则之前, 学生对比赛兴趣不高, 而在教学实验中, 通过修改排球的比赛规则, 降低难度等手段,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规则, 达到了调动学生比赛兴趣的目的,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去。

2.2.4 实验班实验前后比赛来回球次数比较 (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对实验组采用自定义比赛规则进行比赛后, 与实验前在比赛中的来回球次数差异显著。说明“自定义比赛规则”方法能够增加学生来回球次数, 比赛比实验前更有连续性和可观赏性。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实验后, 比赛中的来回球次数有着显著差异。由于实验组采用“自定义比赛规则”方法, 在比赛中能够提高来回球次数, 使比赛更有连续性和观赏性。学生在比赛中得到比赛乐趣, 进而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比赛兴趣, 往往比赛很激烈,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学排球课教学中, 运用“自定义排球比赛规则”进行比赛, 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比赛方法, 适合中学排球课的教学, 具有可行性。

3.1.2 运用“自定义排球比赛规则”进行比赛, 能够提高比赛的连续性, 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参与排球比赛的兴趣, 增加学习排球基本技术的积极性。

3.2 建议

3.2.1 在实施“自定义排球比赛规则”进行比赛时, 要认真讲解、示范, 在比赛中不断提出比赛规则要求, 在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的同时, 明确自定义比赛规则的意义, 达到预期的目的。

3.2.2 运用“自定义排球比赛规则”的进行教学时, 要注意分组的公平性, 对每个组的人员实力要分配均衡, 避免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2.3 “自定义排球比赛规则”仅适用与中学排球课的基础教学, 对于那些对排球技、战术有较高要求的学生及运动队训练, 要慎重使用。

参考文献

[1]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29-31

[2]文教资料, 2006 (12) :82-83

巧妙运用比赛教学法 第9篇

一、比赛法巧妙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比赛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愉悦情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无穷乐趣。在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小学生要想准确全面掌握一个动作,必须要在教师不断的监督和催促下反复地练习,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其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比赛法,定能有效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运动效率。二是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的培养和形成。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很差,学习积极与主动性受到限制,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比赛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产生不甘落后、奋力拼搏的心理,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促进体育教学的高质化。三是有利于开发和拓展学生思维,对学生培养高超的运动技能具有促进作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游走在高度活跃的境地,他们会根据比赛的进程和情况积极思考、配合同伴有效解决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完成体育动作。对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影响重大。

二、比赛法巧妙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比赛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比赛教学法巧妙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笔者综合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出以下促使比赛教学法高效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以飨读者。

1.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合理安排比赛项目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赛项目的设计与安排不是盲目和随意的,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教学任务等因素,合理设计与巧妙安排比赛项目。例如,根据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认知特征的不同,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比赛项目,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可以安排一些儿童趣味浓厚且相对简单的比赛,如老鹰抓小鸡、拔河比赛、踢毽子、垒积木等。针对心理特征和行为趋近完善的高年级学生,教师不妨设计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比赛。如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引入各种球类比赛,主要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比赛。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强烈兴趣,同时对提高学生体能、培养学生协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激烈的比赛可以形成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便于学生课下主动投入训练。当然,教师还可根据男生、女生特点和接受力的不同,从强度、速度、平衡力各方面安排比赛项目。

2.比赛内容丰富化和比赛形式多样化双管齐下

体育教师在贯彻实施比赛教学法时,应注重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比赛项目。在比赛项目选择上,既要考虑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同时也要顾及体育场地,从实际出发很有必要。鉴于以上考虑,在比赛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比赛形式,以适应体育教学对比赛法的新要求。例如,在学习跳绳时,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进程创新比赛的形式。跳绳是一种运动量随意的运动,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让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当然比赛不能操之过急,要在教师示范、学生互动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一开始在学生不太熟识跳绳要领时逼迫其进行高强度跳绳比赛,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赛不要比谁跳的多,要比谁错的少,可以采取分组比赛,也能采用个人比赛的形式,这样学生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所有感官细胞,实现对此技能的掌握。

3.基于体育教学任务于合理时机安排比赛

小学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突出的特征,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比赛法教学时不能盲目和随意,应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于合理时机恰当安排比赛。简单地说,不能将比赛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任务,任性而为,它只是一种推动教学任务完成的途径,在体育教学的恰当时机,适当穿插比赛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例如,课堂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兴趣高涨便没必要引入比赛,反之气氛不佳,可引入小型比赛激活学生的运动细胞。再如,各种球类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充分介绍运动要领和具体示范动作后引入集体比赛环节,以此激活学生训练的热情,为学生整堂课注入强劲的活力,对提高学生体育技能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只有基于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不同,于合理的时间安排比赛,将比赛与体育教学真正结合,才能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享受到运动带来的愉悦体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比赛教学法巧妙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将这种重要意义延展到极致,小学体育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比赛项目、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于体育教学开展的恰当时机引入比赛,巧妙借助比赛法以多种途径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从而不断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其全.小学体育巧妙运用比赛教学法的探究[J].吉林教育,2015,01:116.

[2]张勇.小学足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0:124+123.

乡愁教学设计——比赛 第10篇

——教学设计

福安市德艺学校初一语文组廖素合【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邮票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海峡国愁

上一篇:保健食品注册资料下一篇:手卫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