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02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是教师成长成功的必由之路。要天天学习,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要让学习支撑教育的生命。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成长的需要。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精神,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教育实验,都在追求一种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必须。

由于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如果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好习惯的形成,那么首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地养成大量的好习惯。因为教师的脚印就是学生前进的方向,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面镜子。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时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是实践验证了的真理。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所以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大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你会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我们万万不可轻视这些需要漫长形成却至关重要的好习惯的培养。有什么思想,就有人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人么养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不容忽视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当然,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改变习惯是一个人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良好的习惯来保障行动的正确执行,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操控习惯,而绝不能被习惯所操控,所以说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成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醒悟—改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所以,刚开始不要着急,要一点一滴的坚持,只要不动摇,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止,坚持行动,就有了习惯的雏形,再一点坚持,习惯就成熟了,好习惯越多。

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人生命运的重要作用。然而,习惯的养成重在一朝一夕持之以恒的行动。因为,学习一小时并不难,而坚持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学习就不是一件易事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掌控学习时间,学会科学运用时间,延伸时间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重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目标,一种境界,一种行动。持之以恒的学习是学习艺术,更是学习境界,长于静,宁静以致远,长于思,举一而反三,长于行,知行于统一。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心得体会 第2篇

人民日报8月22日第4版的《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真是一篇好,这篇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让我深受启发。那么,在我们自身的工作中,如何真正做到“认真”二字呢?

我认为,一是要有大格局,或者说坚定的信仰。为什么要首先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认为个人私利高于集体利益的人在工作中是不会真正讲认真的。比如说一些人上班常常迟到早退,工作也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无非是花在公家事情上的精力少一些,自然就有精力做自家的事情了。让这样想的人去舍小家顾大家,又怎么可能呢?所以说,格局和信仰是非常重要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共产党为什么最讲认真?就是因为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人没有私心,一心为公。一心为公之人,才能不徇私情、不图私利,行于公道,用心做人做事,把工作做到极致。

二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胜任工作的能力。一个人的情绪对工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心态不好,就会抵触工作,自然没有办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既然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又如何能做到认真呢?所以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带着情绪工作的人,总是会犯一些浅而易见的错误,出这样那样的差错。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这个人虽然执行力很强,很认真,不停地向北赶路,但我们都知道,他越努力,越认真,反而离自己的目标越远。做工作也是一样,一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自己的工作,才不会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他的认真也才会真正有价值。一心拉车而不懂得抬头看路的人,往往免不了一条道走到黑的悲剧。

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3篇

为此,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开辟渠道, 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情绪高涨, 他就会深入、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 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 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 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 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 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1]。因此,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抓源头——内化自主需求

平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一个孩子爱好文学, 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兴趣, 那么他的自主学习的热情会更高, 自主学习能力肯定也更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对于语文的兴趣呢?我想可以这样来做:一开学就给学生开出一系列的推荐书目, 然后每1—2月争取完成阅读任务, 然后结合我校现在的读书交流时间进行交流, 有时我们采用布置几位同学提前作好交流的准备, 然后结合某个故事、某个片段或某本书、某个人物作重点交流,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交流的方式;有时我们采用在4—6人的学习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各个组员逐个交流的方式;还有时提醒学生提前对自己喜欢的片段或美文进行配乐朗诵读, 然后集体交流时表演读。一段时间下来, 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了, 教室里醉心阅读的同学多了, 安静的时刻多了, 我想久而久之, 孩子对于语文, 对于文学的兴趣自会加强。

(二) 修主道——增强课堂趣味

不管什么时候,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 都需要我们用心地经营。那么如何经营, 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就必须建立起民主、自由、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的联系, 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关键。试想, 教师如果摆着一副威严的面孔, 学生的心情、课堂气氛怎能轻松活跃得起来。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角色, 要放下尊严, 要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相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 合作探究的过程, 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才能在这种氛围中得以发挥。例如在教学课文时, 通常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认真地轻声读一遍课文, 而后老师则在巡视, 看大家是否在认真读。这样的情况之下, 我发现很多时候只要大多数孩子读完后停下了, 那么没有读完的肯定也不出声了, 因为他们如果还在读的话其他人便会哄笑, 尽管老师制止但好像效果却不明显。而有一次, 我一边在教室里走动, 一边也轻声地读课文。当孩子们都表示读完了而停下时, 我仍在轻声地读, 结果哄笑的情景没有出现, 有些同学反而也轻声地跟着读了起来, 姑且不说这样做对孩子的学习能起多大的作用, 但我觉得至少让学生感受到了这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 对于老师要求的“自由读”的任务应该认真地不折不扣地完成掉, 我想这不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和谐的课堂么[2]。

2.创设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 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勉强、被动的, 而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 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 我们应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 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 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以说,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 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 多反问, 不要包办代替, 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 脑子也懒, 有一点难题就想问, 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 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 学生仔细一分析, 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 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 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 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 是知难而退, 是指望老师讲解, 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 共同合作解决, 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 寻找解决策略, 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例如我在教学自读课文《精读与略读》时, 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当堂完成语文练习册。开始我还担心后进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坐享其成, 没想到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学得特别投入, 也都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讨论, 最后获得了令人较满意的学习效果。可见,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3]。

二、积极评价, 推波助澜

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有效的评价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不断地用评价来为教学推波助澜。

(一) 口头激励, 引导学习

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这一刻时, 课堂上我请孩子们说说,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父母间如茉莉的爱的?当孩子们充分自学后, 开始各抒己见。

生1:我从妈妈嘴角恬静的微笑, 爸爸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 感受到爸爸生怕妈妈晚上有事不惊动她, 妈妈其实已经是感觉到了爸爸的用意而一动都没有动, 导致最后胳膊和腿都麻木了……

师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小姑娘,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感受父母间真挚的情感。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生2:从轻轻、蹑手蹑脚两个词语中我体会到爸爸生怕把妈妈吵醒的心情, 也更能感受到他对妈妈的爱。

师评价:你已经掌握了抓住关键词来了解句子中蕴含的情感的方法, 大家要向他学习。

就这样, 教师不断地利用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引导, 学生在这样的语言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享受学习的乐趣, 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 肢体语言, 表达赞赏

在课堂上, 我们除了可以用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还可以用上一定的肢体语言。如当学生在表达时可以用点头或者含笑的眼神对其进行鼓励, 帮助其增强表达的自信;或者在学生低头自读、独立完成相关的习题时轻轻地摸一摸他的头, 以表示对他的肯定, 那么学生学习的劲头肯定就更足了。

当然, 除了老师对学生做出积极有效的评价, 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 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身上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成功, 促进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有效检查、持之以恒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上, 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把自主学习落实到课前和课后。这就必须抓实对预习和复习工作的检查。

(一) 对照要求进行预习

在开学初我就把预习要求让孩子记录在语文书上, 回家预习时逐一对照, 这样就使学生带着目标去预习, 而不至于预习时很茫然, 第二天上课时抽出5分钟小组检查, 对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孩子给予肯定加星。

(二) 对照板书有效复习

对于高年级的人来说, 预习固然重要, 我想复习也很重要。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 强化记忆, 防止遗忘。可以对本课的知识点罗列, 做成知识卡片, 一单元结束后对做得比较好的孩子进行表扬。

当然, 这非一日之功, 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努力引导学生坚持这样做, 最终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内需、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戴红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 2007 (34) .

[2]邓荣男.阅读教学中如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J].新课程 (小学) , 2010 (7) .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4篇

【关键词】教师;学生;习惯;方法

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迎面而来的学习型社会已向我们发出召唤: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去武装自己,已经是社会发展和传播知识的需要。

(一)转变观念,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

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应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素养;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持久学习,必须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生发出学习的动力,切实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和一种需要,进一步上升为一种校园文化。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名师引路。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集中观看教育名师、专家的课堂实录,学习大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名师窦桂梅说过,“读书,就是给自己生命的河流积蓄知识的容量和精神的力量。”他在参加工作不到四年的时间里,阅读了大量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记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深厚的积淀使窦老师在各种示范课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

(2)价值导向。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严重影响着教师学习的热情。要转变教师的学习观念,应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教师明白: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只有尽心尽力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

(3)形式驱动。新改革的实施,势必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传授者,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修养,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搭建平台,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

学校应把“让学习成为习惯”作为办学理念,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集体,还需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集体学习的示范作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

(1)优化学习环境。学校应想方设法改善学习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应拿出专项资金,购买各类书籍,让教师人人有书读。

(2)组建学习团队。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没有交流的地方就不存在真正的学习。学校以年级组或者以学科组为单位,成立不同的学习团队,组织每一个成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把自己的体会呈现出来与大家分享,在分享中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亮点。

(3)举办各种有利于学习的活动。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要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不仅需要教师自己的努力、感悟,更需要活动的渲染、激励和唤醒。可以通过开展教师读书汇报会、读书沙龙等活动,激励教师自觉地学习。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转变方式,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开始

(1)不失时机,及时鼓励。表扬、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好的催化剂。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就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始。学生若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或最初步的行为,教师就应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些很有可能就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燎原之火,是难能可贵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给予鼓励,以使学生的这股主动的学习热情得以保持。

(2)创造条件、注重参与。新课程提出教师要在学法上先给出一个框架,为其主动参与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究、探讨中来。这种参与需要老师的巧妙的调动和精心的安排。如可采用让学生和老师换位思考,或者干脆让学生做“老师”,鼓励学生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从事实践活动,自己分析问题,要提供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支持学生对权威的质疑。

(3)设问引导、鼓励质疑。为使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能持续下去,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有目的性、有渐进性和思考性强的问题。如物化生实验方面可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由学生来观察、讨论、操作和发言。以此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良好的课堂秩序”不完全代表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和老师间毫无互动的课堂教学未必是成功的。“鼓励质疑”、“激发情趣”是互为因果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高层面的理解和智慧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遵守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多方面的,看书读报是一种学习,看电视听新闻也是一种学习,甚至和人聊天也是一种学习,只要用心,学习是多渠道的。身边放一本字典,有不认识的字或者字意不懂和有疑问时,随手翻开来搞清楚;随身带个记录本,记下看到或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知识在于积累;工作中难免出错,但要做个有心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要出错,如何避免出错,思考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人人是学习之师,让我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在学习中提升人格,在学习中担当责任,变“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从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开心工作,和谐发展;享受生活;幸福人生”成为我们的共同愿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5篇

我们讲学习,不仅是方法,也是世界观。首先学习是一种立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其次,学习是一种党性。我们要自觉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也是党性修养。第三,学习是一种境界。善于向他人学习,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实践人生追求。第四,学习是一种精神。善于学习,才能勤于思考;勤于思考,才能多长见识和本事。不学习,不思考,就会觉得底气不足。

学习从‚渐成风气‛到‚形成风气‛,虽一字之差,却意味着我们的学习还任重道远。让我们勤于学习,持之以恒,真正让学习成为习惯,形成风气,在学习中不断汲取力量。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学习,无疑是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与性格:一个人,如果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就能够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一个组织,如果每一个成员都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个组织就有了确保永远先进、永远成功的集体性格。

现实当中,为什么总有一些党员干部知识匮乏,能力不足,碌碌无为,有的甚至思想滑坡,步入歧途?为什么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总是不见起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自觉、主动、持续地学习:有的不是以学习为乐趣,而是视学习为负担;有的说起学习的重要性来头头是道,却缺少实际行动;有的是‚强制性‛学习能够参加,日常性的学习付之阙如……不学习的原因,往往并非不学习者所说的‚学习枯燥乏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缺少渠道‛,而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毛泽东同志是酷爱学习的典范:长征途中,躺在担架上看《列宁与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后,宽大的木床大半面积被书籍占据;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依然让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面对极其繁重的政务,他为什么仍能坚持学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把学习培养成了习惯,变成了生命的必需———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因此,要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生学习,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样是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关键的第一步是要行动起来,这就要求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需要长时期的坚持,这就要求必须有坚强的毅力;‚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培根)。让学习成为习惯,还需要营造浓厚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需要发挥集体学习习惯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现实来看,在此过程中,有一点必须高度重视,那就是,要想培养起学习的好习惯,首先要摒弃和根除各种坏习惯。

我们可以看一看,在那些以‚工作紧张、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学习的同志中,有多少人沉湎于棋牌桌上的玩乐,有多少人早已习惯了觥筹交错的应酬?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在那些对科学理论和知识不闻不问的人中,又有多少人对‚怪力乱神‛甚至是垃圾文字情有独钟……习惯具有强大的惯性,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也是这样,因此,好习惯和坏习惯往往彼此对立、互相排斥。而且,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大量坏习惯的存在,必然压缩好习惯的生长空间。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在昔日的晋商故里,一个高度重视学习、积极投身学习、热情支持学习的热潮正在晋中市工商系统全面涌动。用制度规范学习

‚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这曾是晋中市工商局一些干部放松学习的理由;‚不愿学、不真学、不善学‛,这种现象曾经在市局不同程度地存在。

‚少上电视多干事,少搞应酬多读书‛。为了让学习之灯持久地亮起来,晋中市工商局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各部门统一对集中学习实行签到制、出勤学分考核制。

从2006年开始,该局就建立了领导干部述学、述职、述廉制度。每到年终,局里都要组织科以上领导干部‚三述‛。每个人都把‚述学‛放在第一位,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

几年下来,晋中市工商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业务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得到锻炼提高,作风形象不断提升。‚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发展的任务太重了,不学习就跟不上了。‛该局业务科一位科长说。

用头脑重视学习

晋中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如洪曾这样说过:‚一辈子只充一次电的年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力。个人是这样,工商干部更应如此。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不一定就是一名好的领导干部;但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一定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

单位一位军转干同志,从部队转业到晋中市工商局工作。此前,工商业务对他来说几乎是一张白纸。‚知识的恐慌‛在他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学习,只有学习‛,凭着刻苦的学习,他迅速成为业务科室的办案能手。

前段时间,晋中市工商局12315的刘媛媛收到了同事的一条短信:‚《温度决度生老病死》这本书不错,建议你看看。‛同事之间互相荐书,在晋中市工商局里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网上读书、‚图书漂流‛、相互借阅等学习活动也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该局还在在内网开设‚网上阅览室‛,统一下载有关书目。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好文章、好书籍等及时上传。

用创新激发学习

在晋中市工商局三楼的多媒体教室里,单位车队队长闫师傅正在展示一张汽车行驶在弯道处的图片,并让办公室全体人员讨论如此行车的隐患。

这是该局讲述安全行车的相关常识的一次‚点题学习活动‛中的一幕。像这样的‚点题学习活动‛,已成为了该局办公室的‚传统节目‛。每次学习活动前,办公室都会围绕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转变工商职能等热点难点问题出题,大学认领题目,进行学习调研。‚以前学习主要是念材料、听汇报,枯燥乏味,‘点题学习’的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收获非常大。‛车队队长闫万亭说。

形式上的创新让市局工商人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全机关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各科室踊跃参与,大家积极推荐,市局专门设立了购书专项经费。读书小组将大家推荐的百余本图书,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划分为必读类图书、选读类图书和自读类图书。

为了不使学习陷于老套,该局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上至局领导下至一般干部都要讲。课堂上,既讲课,又提问,干部之间形成互动。‚人人是学生,人人是先生‛。局党组也把学习作为用人导向,通过培训学习后的考核成绩发现好苗子。

互联网改变了传播方式,也改变着学习方式。该局消保科的小郭,照例打开‚OA网上学习系统‛,她形象地说是‚进了书房‛。她轻点鼠标,熟练地从‚书架‛上点取了《工商行政管理常用法律法规》。这样的网上阅读,即为单位节省了购书经费,又改变了传统的学习习惯,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人心齐聚乘春风,千帆竞发学为先。把学习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一种习惯,已经成为了晋中市工商系统的优良传统,这种宝贵的求知精神将会随同古老的晋商文明一般薪火相传。

说到学习,人们自然会想到背着书包、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那才叫学习,其实不然,学习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年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应当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孩童时代,可以像同龄人一样无忧无虑地背着书包上学,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长们以自身的经历深深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便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尽可能让孩子无后顾之忧,专心地把精力用于学习,能够一代胜过一代,可是有时候孩子们并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总是找机会偷懒,能玩就玩,毕竟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听乏味的讲课,演算枯燥的习题,那算得上一种折磨了,能够把学习当成兴趣的孩子毕竟少之又少,认为应该或者需要学习而去学习的孩子就算是不错的了,而一大批孩子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习,把学习认为是苦差事,特别是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太多了,经不住诱惑的孩子就把大把的光阴花在了与年龄不相符的事情上,等到长大成人懂事以后,则悔之晚矣,感慨曾经少不更事,浪费了时间,错过了学习的机会,大有扭转乾坤的愿望,只可惜时光不会倒流,无论曾经走过的路正确与否,有无遗憾,都会一去不复返的。

其实,一切向前看,什么时候懂得学习都不晚。

或许一个人本来喜爱学习,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完全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潇洒地走完人生之路,但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在现实中要想有一番作为,会发现原来曾经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生产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不管曾经学到多少东西,今后的人生路上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如果说在应该是学习的年龄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好好学习,步入社会以后发现知识贫乏,难以胜任工作,或者没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于是便痛心疾首,对失去的宝贵学习机会后悔不已,其实,也大可不必,能够觉悟是最重要的。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说一位效益不错的企业老板在三十多岁时背着书包坐在了小学的课堂里,表面看来似乎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符,也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或者投来不解的目光,说有钱烧的,又不是怕考不上大学过不了日子,何必遭那份洋罪,其实在他本人看来,虽然小有成就,但也深知没有知识就没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所以他要充电,去弥补文化知识贫乏的不足,这应该说是智者,相信会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有更大的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要认识到需要学习,就会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自己。

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才是学习。知识是多方面的,生活中需要太多的知识,而除了专业知识外,大多数知识都并非是从书本中学到的,也就是说平时看书读报是一种学习,看电视听新闻也是一种学习,甚至和人聊天也是一种学习,只要用心,学习是多渠道的。比如说身边可以放一本字典,有不认识的字或者字意不懂和有疑问时,随手翻开来搞清楚,既提高了自己,也不至于在别人面前读错了嫌丢脸,算是个不错的习惯;随身也可以带个记录本,不是工作需要,而是用来记下看到或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知识在于积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等以后用时找出来或者需要时整理成系列资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工作中难免出错,但要做个有心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要出错,如何避免出错,思考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不分年龄,即使不再是孩童的年龄,早已经过了专业学习的机会,但活到老学到老,既有用也不至于脑子长期不用而生锈。

知识也不仅仅限于自然科学,如何做人,怎样与人交往等等社会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而这些知识又是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用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秉性,人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但总有共同认可的东西,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自身休养的提高也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当然并不是说每个有知识的人就有好的休养,但没有知识是难有较高休养的,即便是缺乏自然科学知识的人,也从家庭或社会中学到了起码的做人道理,在生活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休养。

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6篇

现代教育应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应追求以人为本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一句看似平淡的话却富有深刻的哲理,它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说明了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后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能自主地寻求发展的道理。我还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新的世纪,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探索,从中寻找快乐,得到提高。在“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效性”的研究中,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通过质疑,发掘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人教版十二册《草船借箭》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把诸葛亮神机妙算,“妙”在哪里?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去收集资料。在这一课前的《读写例话》中,我们已交给了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在正式上这一课时,学生围绕问题汇报的资料相当丰富,有的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有的用《三国演义》中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说明,还有的运用了电视剧中的情节进行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再结合课文内容的叙述,很快就明白了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晓地理、明人心”。

二、“先学后教”,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水平: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之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根据面向未来的需要及教育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帮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逐步达到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目的。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可适用于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如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我把四分之三的教学时间让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最后我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对武松打虎这一片断与学生一起进行了赏析,效果还不错。当然“先学后教”的前提是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可放任自流,要像导游引导游客自己品味山水一样,引导学生自己到知识的高峰上去探寻宝藏。

三、激发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知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文中“空白”,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才智展开想象。如《卢沟桥》一文中,介绍了石狮的四种姿态后,有一个省略号,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充分想象还有哪些狮子姿态。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力之丰富,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料,各种描写狮子的姿态的语句脱口而出;又如《鲁滨孙漂流记》一文,文章末尾写道“这艘船在海上航行了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去续写鲁滨孙回国后的情节。后来,以交上的习作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有话可说,其中还有不少精彩之作,有的描写鲁滨孙回国后与亲人相见时的悲喜交加的场面,有的描写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英国重新创业的情节,还有的甚至写到了鲁滨孙回到英国,但不适应发达的现实生活又回到荒岛上……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运用,只有当学生把自主学习当成了一种学习习惯时,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才可能真正地体现,学生才可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心得体会 第7篇

学习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一个人,如果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乐趣,正如英国作家培根所说:“读书使人怡情,傅彩,长才”。

老师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获得渊博的知识,就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家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让孩子成为骄子。现实当中,为什么总有一些人知识匮乏,能力不足,碌碌无为,有的甚至思想滑坡步入歧途?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自觉主动在学习上下功夫,有的人讨厌学习,因为她们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有的人想学习,但他们总是说学不好,因此就放弃了学习。我认为这些人没学好的真正原因是缺少自信心和意志力,并非是她们所说的"学习枯燥乏味”,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呀。梁启超先生说得好:有业是前提,敬业是条件,乐业才是崇高境界。

历史上,有很多爱学习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如:孔子爱学习成为孺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圣人”。司马迁爱学习写出了世人叹服的《史记》。鲁迅爱学习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成为一代文豪。宋濂因为爱学习彻底改变了自己悲苦的命运。莫言爱学习写出了27部主要的作品,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这就是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将来要成为国家有用之人,从现在起就一定要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要真正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当成日常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充实更有乐趣。如果我们中国人每人都养成这样一种爱学习的好习惯,那么我们的国民素质就能整体的提高,我的国家就能越来越强盛。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让学习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好习惯吧。

让质疑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第8篇

一、创设和谐气氛, 学生愿问敢问

黄宗羲言:“读书始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后, 疑渐渐解,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这种无疑、多疑、解疑的过程, 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 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要使学生“有疑”,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激发, 变无疑为有疑。对于提出了问题的学生, 教师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 都应肯定学生勇于动脑和思考, 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二、开拓质疑途径, 学生会问想问

1.名言激励, 引导学生愿意质疑

青少年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崇拜名人的心理。教师根据这些特点, 应鼓励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质疑的名言和名人事例, 以此来启迪、鼓励学生质疑。古今中外, 有许多关于质疑的名言, 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另外,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相机对学生进行灌输、激励,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愿意质疑。

2.榜样示范, 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契机, 阐明质疑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 是人类学术、文化进步的第一步。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讲在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问, 以教师自身为榜样, 促使学生始终带着疑问读书。

(2) 要及时表扬第一个质疑问难的学生, 肯定其质疑问难的精神, 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质疑。也许第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没有什么意义, 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讲, 它是崭新的、是新奇的, 所以教师切不可忽视第一个学生的质疑。肯定第一个学生的质疑是激发其他学生积极质疑学习课文内容的开端。

三、教给质疑方法, 学生问对问好

1.在预习中质疑。教学课文之前, 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之外, 还应指出“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预习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从课题进行质疑。题目好比文章的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 可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 学习《养花》一课时, 通过对全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从关键词语入手质疑。如, 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 我们可以抓住“纹丝不动”这一重点词设计提问,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逐步理解。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4.从难句入手质疑。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将一篇文章的每个句子都讲一遍, 只有突出重点, 抓住难句, 质疑问难, 举一反三, 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给予指导, 学生才能建立句子概念, 掌握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

5.在阅读理解中质疑。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 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 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 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 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创设质疑的情境、教给质疑的方法、指点质疑的途径, 根据教材的特点,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提出见解, 让学生的创造力在质疑中得到发展。

上一篇:九年级优秀作文: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下一篇:五一劳动节朋友圈祝福语文案